粤港澳大湾区氢能产业进阶 城市群合力抢滩万亿蓝海,
氢能的企业,动力谷氢能产业,兴县氢能产业 近日,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仙湖氢谷多了一批特别的共享自行车,蓝白色的车身让人第一时间想起了“纯净”二字。
这是佛山首批投放的25辆氢能两轮车,也是国内首款氢能共享单车,采用金属氧化物固态储氢技术,再次拓宽了氢能在交通领域的示范应用场景。这款单车最高时速可达25公里,续航里程80多公里,骑行15分钟仅需1元。
在“双碳”目标下,氢能产业风口突至,越来越多的企业加速入场布局,氢能的应用场景和产业链条正在迅速完善。
广东氢能产业的发展值得关注。作为全国首批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之一,广东氢能产业的发展为全国提供了不少经验做法。以佛山为牵头城市的广东城市群目前已初步形成氢能全产业链,基本覆盖氢能制储运加供应链、关键基础材料及核心零部件、系统和终端应用等各个环节。
历经十余年的发展,广东氢能产业从探路到进阶,通过探索制定了全国首个加氢站行政审批验收流程,出台了全国首个加氢站建设运营及氢能源车辆运行扶持政策等举措争创先锋,打开氢能产业万亿市场。
今年是广东佛山举办中国氢能产业大会的第六年。会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表示,广东通过有序发展来高质量打造区域氢能的产业和应用体系。牵头城市佛山综合考虑资源禀赋、产业发展需求、从清洁氢能制取、高效氢能供给设施建设、多场景氢能应用协同示范等方面,全产业链保障了区域氢能绿色低碳发展。
燃料电池汽车曾被比作将氢作为能源来使用的“火车头”。2003年,我国自主开发的燃料动力锂电池动力汽车平台“超越一号”通过科技部验收。“超越一号”直接采用压缩氢的车载供氢方式,并提出利用上海钢铁、化工工业副产气体制氢的思路,为氢燃料汽车的技术突破埋下了一颗火种。
解决了“从无到有”的问题之后,氢能产业该如何“做强做优”?各地亟需一个可借鉴的模板。
佛山市南海区早在2009年悄然入局,引进广顺新能源燃料空压机生产项目,探索燃料电池车核心零部件的研发。2011年,南海在丹灶设立广东汽车产业基地,布局汽车及核心零部件产业。
以此为起点,佛山逐渐为氢能的产业政策、示范化推广、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出一条可行的道路。国内首座商业化加氢站、国内首条中外合资的燃料电池电堆生产线、世界首条商业氢能有轨电车... ...佛山接连创下多个氢能行业内的“第一”,成为国内燃料电池汽车推广规模最大,产业体系最完善的地区之一。
佛山作为广东氢能产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壮大自身的同时也辐射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发展。2014年,佛山、云浮两市以产业共建为抓手,在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超前打造氢能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主攻氢能技术研发、商业应用模式等方向。
2021年,氢能被正式写入“十四五”规划,同年9月,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正式批复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首批示范城市群,京津冀、上海、广东入选;同年年底,河北、河南获批复。其中,广东城市群包括佛山、广州、深圳、珠海、中山、阳江、云浮、东莞,牵头城市定为佛山。
目前,广东已有佛山、广州、深圳、中山、珠海等市发布了氢能产业发展专项规划,东莞、茂名等市也将氢能纳入“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之中。
截至2021年年底,广东汇集了氢能企业超400家,产业产值超100亿元,涵盖燃料电池电堆、系统及关键核心零部件制造,燃料电池汽车整车制造以及氢气制备、储运、加注等领域,年产值超100亿元;累计推广燃料电池车超3000辆,以物流车和公交车为主,累计运营里程超3000万千米,推广数量与运营里程均居全国第一。
“在国家首批启动的三个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中,由佛山市牵头联合广州等11个城市的广东城市群区域跨度最大、示范城市数量最多,在制度创新、基础设施布局、产业链完整度、技术水平和示范应用经验均居领先地位,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融合发展是佛山氢能产业发展的一大特色。”中国科学院院士、佛山仙湖实验室理事长兼主任张清杰在2022年中国氢能产业大会现场做主旨演讲时表示。
率先“探路”之后,广东各地区将氢能产业作为一张崭新的城市名片,不断进阶发展。
就广东而言,产业链中游环节的燃料电池关键材料及核心零部件领域,以及下游环节的氢能终端应用场景的拓展,成为其在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建设和氢能产业整体发展中的重点突围方向。
目前,广东城市群聚集大量燃料电池产业链相关企业,以佛山为代表的地区长期深耕高附加值的燃料电池产品。今年1月,总投资100亿元的国家电投华南氢能产业基地项目落地佛山南海,围绕质子交换膜、碳纸、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等开展技术研发。
国家电投氢能公司创新总监刚直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介绍,华南氢能产业基地主要面向三个方面实现攻克。一是依托产业基地,重点实现碳纸、膜材料等关键材料的自主化和产业化,达到氢燃料电池产业链补链强链的作用。二是推动更加先进的电堆系统产品研发,满足未来氢燃料电池商业化运作后各个领域对于相关产品的需求。三是依托广东区域氢能产业发展,推动燃料电池示范应用和商业模式创新,推动全产业链降成本,尽早实现商业化。
“围绕燃料电池‘八大件’,我们目前已在佛山实现了其中‘六大件’的自主化,正在推进产业化,今年也在抓紧建设碳纸这条产线。”刚直表示。
同时,广东各地正在不断拓展氢能的终端应用场景。在目前最主要的交通应用端口,广东城市群在第一个示范年内已累计推广燃料电池汽车200多台;建成加氢站50多座,在获批城市群中走在前列。
分布式功能应用上,广东主要探索冷热电联供的示范应用。广东省能源集团和潮州三环联合攻关广东惠州燃气电厂示范运行的百千瓦SOEC发电系统目前总装机功率达到105千瓦,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提振了广东乃至国内SOFC产业领域的信心。而佛山南海的“氢能进万家项目”目前投放的热电联供系统总装机电力容量达2兆瓦,热力总功率达到4.13兆瓦,位居全国首位。
佛山环境与能源研究院院长、佛燃能源科技顾问赵吉诗表示,氢能广受关注后,不仅是佛山,全国领域内氢能的技术自主度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从制储运到中游的燃料电池系统和核心零部件,再到终端系统的应用均明显进步。
客观来说,交通领域的应用对于技术的迭代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而建筑、工业储能、分布式供能等示范领域的拓展,以及绿氢和绿氢的多元化应用为氢能的发展提供了广阔市场。
8月12日,广东省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印发《广东省加快建设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行动计划(2022-2025年)》,提出实现推广1万辆以上燃料电池汽车目标,年供氢能力超过10万吨,建成加氢站超200座,车用氢气终端售价降到30元/公斤以下,示范城市群产业链更加完善,产业技术水平领先优势进一步巩固,推广应用规模大幅提高,全产业链核心竞争力稳步提升。
对于广东而言,要实现示范期内的推广目标,完成在氢能产业上的进阶,需要各地区共同发力,联动互补发展,从而形成合力。
目前,广东正在打造“广州-深圳、广州-珠海”氢能运输走廊,并在规划中提出以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中山、云浮为重点建设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创新走廊;以广州、深圳、佛山燃料电池技术创新和产业高地为引擎,联动东莞、中山、云浮等关键材料、技术及装备研发制造基地,依托东莞、珠海、阳江等氢源供应基地,加快产业项目布局,推动形成产业集群。
佛山仙湖实验室副主任卢炽华表示,广州、深圳、佛山等城市发展氢能产业链的中下游特别是氢能应用端较为合适,如燃料电池汽车、“氢进万家”、冷热电三联供等,同时这些地区也具备雄厚的资金支持和产业政策支持。但在氢气的制取和储运产业方面,粤东西北地区更具备优势。
“结合广东各地资源禀赋实现氢能产业的错位发展,将有利于形成合力,推动广东尽快实现打造氢能产业发展高地的目标。”卢炽华说。
在提速发展的同时,广东的氢能产业也面临着亟待解决的难题,其中氢源供应短缺和氢气成本高的问题首当其冲。
以国内氢燃料电池汽车和加氢站规模最大的城市之一佛山为例。数据显示,全市已开通29条氢能公交线路,投运的氢能公交车、氢能物流车、氢能客车合计超1500辆。每天氢车的用氢需求量在16-18吨,但现阶段只能供应5吨。
“上海具有很多的化工大型企业,能够获取较低的氢气生产成本,进而把氢气价格降下来。但广东不占优势。目前,广东城市群的用氢成本属于最高的。”位于浙江的氢途科技技术副总监刘志祥表示,氢气储运技术的不够成熟和成本的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氢气从制取端向应用端的流通。
氢时代相关负责人曾算过一笔账,氢气从制氢工厂出厂(副产氢)的价格在20元/kg左右,加上中间的储、运、加环节之后,终端用氢价格一般涨到50-60元/kg以上,这在无形中会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据其透露,去年该公司配套氢能重卡在深圳盐田港及周边港口实际试运行了两个多月,试运营的时候,需要从东莞运来氢气,加氢和运氢的成本都过于高昂,这种模式在缺乏补贴的情况下是很难持续的。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我国氢气产量约3300万吨,居全球第一。产氢强国遭遇缺氢难题的根本原因是供需错位。一方面,用氢地区不产氢或产氢少;另一方面产氢地区氢能产业不发达,缺乏示范运营的条件;受制于储运技术和成本,氢能一般以周边地区制备和就近消纳为主的特征必然决定了氢气供需的不平衡。
广东省燃料电池重点实验室主任廖世军曾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目前广东的氢能产业以“点”的形式发展,重点在于燃料电池产业,燃料电池电堆技术、发动机技术以及燃料电池汽车的示范应用等方面发展较快,但在低成本制氢、氢气储运和核心材料和关键零部件的自主化等方面还比较薄弱。
目前,中国的氢能产业都存在氢能制、储、运环节较薄弱的问题,但广东更为突出,造成了当地氢源供应不稳定的现状。从制氢方面来看,广东的工业副产氢还存在其他的用途,导致氢气供应短缺和部分地区氢气终端价格上涨,很多燃料电池汽车开发出来,受制于高昂的氢气价格没有办法运行起来。从储运角度来看,运输的氢气质量太小,运输效率太低,导致运送成本太高。
在探索解答氢源问题的同时,业内纷纷把目光聚焦到了另一个解题思路上——“绿氢”。这不仅将解决氢能供应问题,也能更好地实践“双碳”战略。
“从能源的角度来说,目前还没有找到比氢能更好的能源。但我们也不可能一直用化石能源来制氢,所以氢能一定要步入绿氢时代,当产业技术成熟后,整个氢能的应用也会快速增长。”刘志祥相信,尽管在氢能领域仍有许多待突破的技术,但等产业链上的堵点难点被打通后,氢能将会对现有的能源网络体系带来革命式的变化。
事实上,在追求“双碳”目标的道路上,广东城市群已经开展了不少探索。2019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率先与佛山开启全球第一所氢能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推动中国的高质量发展实现“双碳”目标。接下来还将谋划“率先在相应的典型区域开展一个绿氢示范基地”、“打造一个国际创新实验室”、“打造一个平氢产业服务平台”、“制造一个职业教育体系”的五个一工程,助推国内氢能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深圳氢蓝时代动力研究院副院长、系统专业总师何杰认为,佛山作为广东氢能产业的先行军,已经很好地履行了其示范引领作用使命,在公交车、环卫车、物流车、叉车等方面的应用积累了很多经验,接下来,该由广州、深圳两个龙头城市再加一把火,发挥人才、资金方面的优势,结合佛山制造业基础雄厚,生产成本相对较低的优势,协同作战。
本次氢能产业大会上,氢能世界国际绿氢生态总部基地项目、佛山市南海区光伏氢储绿色零碳项目、绿氢体系建设项目合作等多个绿氢项目签约落户佛山南海,全国首批绿色零碳示范医院群项目也在南海启动,计划在南海区内5家具备条件的医院安装16台440千瓦商用燃料电池分布式热电联供设备。在产业、社会公共服务两大体系开展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