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产业闯出“陕西方阵”,
氢能卡车北汽,青年汽车 氢能,氢能汽车 丰田 在“双碳”目标下,氢能产业发展日益受到重视,政策利好,前景广阔,氢能产业链正掀起新一轮投资热潮。
目前,氢能产业已经成为地方政府和相关企业抢滩布局的热点。而在陕西,氢能产业作为规划中的千亿级产业集群,正在逐渐变成现实。
去年7月,陕西省筛选出6大支柱14个重点产业领域的23条重点产业链,而氢能产业链是其中之一,并由省级部门领导担任氢能产业链“链长”。
陕西氢能产业的发展目标是打造千亿级规模的氢能产业集群,集群立足氢燃料、氢原料两条应用技术路线,以技术突破和产业培育为主攻方向,重点打造氢能重卡运力平台,推动重卡物流、氢能冶炼等应用场景示范,形成大西安氢能科研及装备制造中心和榆林、渭南氢能供应中心。
去年12月13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印发了《陕西省“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通知。
《规划》指出,加快推进陕北风光储氢多能融合示范基地建设,加大风电、太阳能光伏、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扶持力度,加快建立传统能源与新能源有机结合的能源保障体系。
新能源汽车。重点发展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氢燃料商用车,丰富新能源汽车产品序列。
引导整车企业与院校联合,加快氢燃料电池关键材料与重点技术研发突破,大力发展氢燃料电堆、控制系统、质子交换膜等较为完备的氢燃料电池产业链,引导整车企业开展氢燃料汽车技术研发与产业推广应用,快速提升氢燃料电池汽车市场渗透率。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着重构建“一带两翼多园”的新布局。依托榆林、延安两地丰富的煤、油、气等资源,以榆林汽车产业园和规划的延安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园为承载,打造涵盖制氢、储氢、运氢、加氢和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及整车制造的延榆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集聚区,并积极开展氢能重卡的示范应用。
陕西作为能源大省,加快发展氢能产业,将有利于陕西发展清洁能源,优化能源结构,推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
陕西作为全国重要的科研院所分布地之一,省内高等院校超过400所,科研院所超过100所,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近30万人,科教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
在氢能技术研发领域,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内最早开展光催化分解水制氢的研究单位之一,经过20多年的研究,形成了太阳能光催化制氢的多相流能质传输集储与转化理论及方法,取得了国际领先的系列研究成果,开发了多类高效低成本制氢光催化剂与光催化反应体系,构建了国际首套直接太阳能光催化制氢规模化示范系统。
西北工业大学等院校也在光催化制氢、燃料电池关键材料及系统方面有创新技术积累。
在产业布局方面,陕西省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为总牵头,突出大西安氢能科研及装备制造中心和榆林、渭南氢能供应中心定位,立足氢燃料、氢原料两条应用技术路线,以技术突破和产业培育为主攻方向,以资源和市场吸引优势企业集聚,打造氢能重卡运力平台,推动重卡物流、氢能冶炼等应用场景示范,打造千亿级氢能产业集群。
陕西榆林率先编制氢能产业发展规划,推动化工副产氢利用示范项目落地,致力于将氢能产业作为榆林高端能化基地的重要增长极。
在企业层面,国家能源集团、国电投集团、中石油、中石化等中央企业,陕煤集团、延长石油集团等陕西本土能源企业,都在氢能产业上有所布局,为陕西氢能产业奠定行业基础。
燃料电池系统是氢车的心脏,也是关键的卡脖子技术。而在核心技术上的布局,让陕西氢技术成功“出圈”。
如延长石油旗下江苏延长桑莱特新能源有限公司拥有完整、可控、先进的电堆制造技术;西安凯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开发出了氢燃料电池用铂催化剂;法士特集团掌握氢燃料电池车电驱系统的制造工序;国家电投集团榆林新能源公司的“氢腾”百千瓦级氢燃料电池电堆拥有材料级全自主化技术,已步入产业化推广实施阶段。
在应用场景方面,陕汽集团研发的三款氢燃料电池重卡已在河北、上海等地区进行推广,其中一款氢燃料电池牵引车即将在榆林地区投入使用。
而就在4月初,陕汽集团负责氢燃料的子公司德创未来已经入驻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
去年8月,陕西宣布启动“西部氢都实验基地”建设,旨在打造全国首个氢储能研发工程技术中心和西部首个“基于氢能的绿色分布式独立供能示范项目”。
据了解,该项目将依托国际化专业研究团队,深耕于氢气的高效制取、低成本使用,长距离储运及氢储能等相关产业技术的研究,并依托“秦创原”总窗口,为促进陕西氢能产业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建设、校地校企合作、人才教育培养创新以及政产研深度融合提供重要保障。
据不完全统计,北京、河北、山东、浙江、福建等都发布了氢能产业发展相关方案或规划。
“我相信有顶层设计与示范政策铺路,陕西在推进氢能科技、产业创新和先行示范上很快会打开新局面。”一位业内人士说。(周金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