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氢能提出可再生能源柔性制氢解决方案,
氢能规划全文,氢能的应用前景,川能氢能源 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会员单位阳光氢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阳光氢能”)携ALK、PEM电解槽及可再生能源柔性制氢解决方案日前公开亮相。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阳光氢能董事长彭超才指出,发展氢能,是能源演化的结果,也是深度脱碳的选择。
“氢能是未来重要的产业发展方向,氢能产业链上游可再生能源制氢的发展尤其受到关注,”彭超才表示。他认为,聚焦可再生能源发电与电解水制氢系统的技术融合,打破技术壁垒、创新耦合体系,开发适应变功率能量来源及多样化应用场景的柔性制氢系统,是当下绿电制氢技术的方向,也是氢能产业发展的关键。
在彭超才看来,绿氢成本过高是当前绿氢发展的最大挑战,未来要在设备及系统成本、用电成本和设备利用率3个方面发力。对于设备及系统成本,需要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降低制造成本和供应链成本,同时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和技术进步降低材料成本,并集成优化设计降低系统成本;在用电成本方面,需要进一步降低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同时通过技术创新降低电解槽及系统能耗;而在设备利用率方面,可以通过合理设计可再生能源与制氢容量配比提升设备利用率,同时降低储电成本,通过储电进一步提升设备利用率。
根据彭超才提供的数据,电价在0.616元/kWh的时候,平准化氢气每千克成本大概是39.06元;电价在0.3元/kWh时,氢气每千克成本约21.22元;电价降到0.13元/kWh的时候,氢气成本为11.63元。“基本就能够实现与目前成本最低的煤制氢平价。”彭超才表示。
“未来随着绿氢成本不断下探、灰氢成本增加,2025年至2030年大概会出现灰氢、绿氢行业‘死亡交叉’现象。”彭超才认为,PEM电解水制氢代表了更先进的技术流派,国内部分厂家的PEM电解槽技术水平和国外相比,各项指标已非常接近。他表示,PEM电解槽的膜电极等关键技术、关键材料还依赖进口,但国产“膜”比较“争气”。“我们做了测试,现在国产‘膜’质量比预想的水平好。”彭超才说。
彭超才强调,绿氢发展需要更多的产业支持。一方面,与传统灰氢和蓝氢相比,绿氢在经济性上尚不具备优势,需要尽快出台绿氢认定标准,制定绿氢价格政策,给予绿氢适当补贴激励,同时继续深化和完善碳交易市场;另一方面,当前绿氢产业在供应链完整性、技术成熟度,规模化生产能力,法规及标准体系建设等方面仍然有较长的路程要走,需要国家有更明确的绿氢产业发展路径和示范政策推动。此外,氢能产业迎来历史性机遇,但风险与挑战并存。他呼吁,“产业链各环节更加紧密携手合作,实现理性、健康、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
据彭超才介绍,阳光氢能致力于成为绿电制氢系统及解决方案全球引领者,公司于2021注册成立,同年发布50Nm3/h PEM电解槽,1000Nm3/h ALK制氢系统试车成功;2022年,年产能GW级制氢设备工厂投产,1000Nm3/h ALK制氢系统荣获国际认证,200Nm3/h PEM电解制氢示范项目顺利产氢。
阳光氢能聚焦风、光功率快速波动特性及丰富多样的应用场景,从设备层面到系统层面,创新开发了智慧、灵活的可再生能源柔性制氢系统。其ALK和PEM电解槽高性能的核心部件、全流程的精益管控,以及优化的结构和流场设计,能够为工业、交通等多个领域,提供ALK多对一、PEM制氢系统的全套解决方案。同时,阳光氢能独有的智慧氢能管理系统,进一步提升了柔性制氢系统在能量、运行、安全等方面的管理水平和系统效率,该系统已在湖北省、吉林省等多个示范项目中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