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氢能网

迎接氢能时代!博世计划投资25亿欧元发展氢能技术

编辑:中国氢能网

迎接氢能时代!博世计划投资25亿欧元发展氢能技术,

氢能公司盈利难,德利森氢能,氢能运输储存  在上海车展和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博世将“氢”这个重要的主题带到人们面前。作为少数几家备受期待能够量产氢解决方案的公司之一,博世正在沿着整个氢价值链开发解决方案。

  博世正围绕氢能全价值链开展业务,并开发供给端和应用端的氢能技术。博世集团董事会主席史蒂凡·哈通在2023年博世科技日上表示,“博世全面掌握氢技术,同氢能产业共发展。”

  博世计划在2021年至2026年期间对氢技术的研发与制造投资约25亿欧元,较此前2021年至2024年的投资计划追加了10亿欧元。目前,博世已有超过3000名员工从事与氢能技术相关的工作,其中超过半数在欧洲。

  博世还在科技日上展示了许多绿氢技术——质子交换膜(PEM)电堆、针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使用寿命的防老化解决方案、储氢罐、IVECO重型燃料电池电动车辆(FCEV)、eDistanceTruck动力总成解决方案、氢气内燃机、加氢站、电堆和智能电解模块、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系统、燃料电池电堆中铂的回收利用、制造与测试技术、氢能兼容型工业锅炉和氢能兼容型家用壁挂炉。

  博世拟投的约25亿欧元中,有近三分之二投资将用于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博世已开始为美国电动卡车初创公司Nikola即将推出的8级氢动力半挂卡车Tre FCEV批量生产燃料电池动力模块。博世的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已经通过客户试点运行了200万公里。

  博世正在德国斯图加特-费尔巴哈生产基地生产该模块,该工厂所需的燃料电池堆和电动空气压缩机等部件将由博世德国其他工厂供应。此外,博世在中国重庆的工厂也开始生产燃料电池动力模块,该工厂的零部件将来自博世在无锡的工厂。对全球最大的汽车供应商博世来说,此次量产是该公司押注氢作为汽车替代能源的最新举措。

  虽然氢动力汽车目前只占汽车产量的一小部分,但博世预计未来几年氢动力汽车的数量将快速增长。到2030年,博世计划凭借着氢能技术实现约50亿欧元的销售额,预计届时每五辆重达6吨以上的新卡车中就有一辆是采用氢动力的卡车。

  博世还将对氢电解槽进行投资,氢电解槽可以将水分解成氢和氧。博世表示,将为试点项目建造1.25兆瓦的电解槽原型机,并预计将于2025年投产这款电解槽。博世预计到 2030 年,全球电解市场的规模将达到260亿欧元。

  博世还计划在2024年前推出一款氢气内燃机,并表示该公司已经获得了来自所有主要经济地区的四个量产项目订单。首批搭载博世氢气内燃机的车预计将于2024年上路。博世在一份新闻稿中表示,该公司“预计到2030年其氢气内燃机的销量将超过十万台”。博世的高官表示,“氢发动机具备柴油发动机的所有功能,但最重要的是,它不仅是碳中和产品,还将助力快速且经济高效地进入氢动力移动出行领域。”

  在全球范围内,从碳经济向氢经济的转变将是对抗气候变化的决定性因素。博世正在成为塑造氢经济的主要力量之一。博世的目标不仅是在德国和欧洲开启氢能业务,而且通过氢能创造持久的增长,但这取决于政府的支持政策。

  首先,必须加快欧洲氢生产的步伐。但是,目前这项工作面临着严格的电力采购标准带来的阻碍,而中国和美国都没有这样的标准。欧盟的首要任务是允许可再生能源电力直接用于汽车或供热系统等应用。博世认为,这样的规定无益于刺激氢气生产。因此,需要政府对投资和运营成本进行大量补贴,至少在起步阶段是这样。

  其次,需打造该产业的全球供应链。但在这方面,仍有一些障碍需要克服。在全球范围内,氢的最佳运输方式是使用甲醇等衍生物,但在进口这些衍生物时,欧盟要求在原产国实行有效的碳定价,但却没有更严格地界定标准。迄今为止,只有极少数国家引入了这种定价制度。在这种情况下,潜在投资者不会愿意对此进行投资。这令人担忧,因为欧洲希望到2030年通过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合作来满足其一半的氢需求。国际能源机构估计,非洲国家每年可以生产5000万吨氢气,相当于目前世界能源供应总量。欧盟必须尽其所能与其他大洲建立氢伙伴关系。这是明智的能源政策,也是明智的发展政策。

  第三点是呼吁氢能源应在各经济领域中投入使用。虽然氢对于气候中和的化工厂和钢铁厂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但纯粹的电力解决方案在交通和建筑领域也遇到了限制。建筑物越旧,热泵的经济意义就越小;行驶路线越长,纯电池动力系统的意义就越小。除了轮船和飞机,卡车也需要使用氢燃料。因此,在交通和建筑领域,博世认为电气化和氢能解决方案之间的关系不是“非此即彼”,而是“兼而有之”。

  最后,加速建设欧洲地区的氢能储运基础设施建设很重要。运输氢气的方式有很多种——管道运输、卡车运输和轮船运输。在欧盟,需要将能源供应中心和能源消费中心更好地连接起来。这对于诸如微型发电厂固定式燃料电池的氢运行是必要的。此外,还需要一个以卡车需求为导向的加氢站网络。

  没有一个支持性的框架,这是不可能实现的。无论是在欧洲还是在美国,政府都有责任通过解决基础设施等难题,带领企业走向氢能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