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氢能网

创业25载励精图治 航天三菱打出变革组合拳

编辑:中国氢能网

创业25载励精图治 航天三菱打出变革组合拳,

国鸿氢能现状,芜湖氢能规划,如皋氢能小镇  汽车行业变革的浪潮奔涌,在我国汽车行业,“后浪”急速前行,“前浪”更是急流勇进;汽车行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已成发展趋势。多股力量交汇,我国汽车产业迎来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在变局中,有这样一家企业,凭借自身实力乘风破浪,不断在变局中开新局,成为行业翘楚。1997年8月,航天三菱由中国、日本、马来西亚三国五家企业合资创办。如今,历经25载、深处汽车变革洪流中的航天三菱正迸发出新的活力。作为发动机行业的中流砥柱,航天三菱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动力企业的坚守与创新,也演绎出精彩纷呈的产业变革新篇章。

  推进“双碳”工作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急迫需要,是顺应技术进步趋势、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紧迫需要。在实现“双碳”目标的道路上,行业普遍认为,中短期内,提高燃油经济性依然是降低汽车碳排放的有效途径,传统内燃机行业依然有潜力可挖。

  从传统发动机起步的航天三菱不忘初心,充分贯彻“节能减排、绿色低碳”理念,致力于节能、低碳、环保产品研发,加速传统燃油发动机技术创新升级与产品推陈出新,相继推出了1.5TD、2.0TD高效汽油发动机平台。

  得益于新一代高效节能发动机平台产品,航天三菱发动机销量稳步提升。2021年,航天三菱销售发动机26.6万台。今年上半年,航天三菱销售发动机14.6万台,销量稳步增长。其中,1.5TD高效汽油发动机平台产品从2020年投放市场以来,销量占比稳步提升,2021年销量占比达30%,今年上半年销量占比超过41%。另外,2.0TD高效节能汽油发动机平台产品将在今年下半年开始批量供货,将进一步提高航天三菱高效节能发动机平台产品的销量。

  “我们认为,新能源汽车一定是未来发展方向。考虑到用户用车习惯、续驶里程焦虑及充电难等问题,我们又认为,传统燃油车仍有很大市场空间。因此,航天三菱根据市场需求,致力于高效节能发动机、混合动力专用发动机、混合动力集成平台等节能、低碳、环保产品的研发。当前,航天三菱混合动力专用发动机及适合CNG和LPG等清洁燃料的发动机已在多家汽车企业的MPV、皮卡及叉车等产品上实现推广应用。”航天三菱总工程师张卫东表示。

  从长期来说,电动化是汽车行业实现“双碳”目标的有力抓手。未来,多元化动力系统并存将是汽车市场的主要竞争格局。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积极寻求多元化动力转型,其中,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深受关注。

  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比超过50%,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达到100万辆左右,节能汽车全面实现混合动力化,汽车产业实现电动化转型。

  2020年以来,行业对混动技术的热情被点燃。当前,几乎所有主流自主品牌汽车企业都推出了混动技术和产品方案。基于此,混动系统专用部件的需求成为行业关注的热点,航天三菱积极抢抓混动系统市场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加码混动系统领域布局。

  “市场对混合动力用发动机的热效率和成本有更高的要求。鉴于此,航天三菱几年前就开始混合动力领域的研发布局,除了采用优化燃烧技术、轻量化技术、降摩擦技术、高性能及优化排放技术以外,还采用了高压缩比、阿特金森循环、LPEGR技术。当前,依托现有开发能力和产业化基础,航天三菱已开发了多款混合动力专用发动机。随着商用车‘汽代柴’逐渐扩大,航天三菱混动专用发动机也会有更广阔的市场前景。”航天三菱总工程师张卫东说。

  得益于超前的战略预判与大力度的研发投入,航天三菱的混动产品已经进入爆发期。根据市场细分需求,航天三菱开发了4A95TD、4K22NA、4K31TD混合动力专用发动机,同时积极携手优势资源,联合开发包括增程式、功率分流式、串并联式等多种架构的混合动力集成平台,可广泛适用于轿车、SUV、皮卡、轻卡、轻客、重型商用车等车型。其中,4A95TD混合动力专用发动机侧重低油耗,热效率达43%,扭矩可达200N·m以上,已在SUV、客车、轻卡等车型上进行了配装试验。另外,4K22NA混动专用发动机更具备综合性价比优势,热效率为41%,当前已配装在皮卡、轻卡车型上。为注重动力性的客户,航天三菱还开发出4K31TD高效发动机,热效率达到41%,扭矩达330N·m以上。

  近年来,我国氢能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随着氢能产业发展政策框架得到进一步完善,国家氢能产业发展战略逐渐确定清晰,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发、推广和普及已按下“快进键”。

  在氢燃料电池的赛道上,航天三菱结合自身的研发能力和生产经验,率先布局氢燃料电池产业,积极探索氢能产品研发,实现了氢能领域的新突破。5月30日,航天三菱和国创氢能联合开发的60kW燃料电池发动机依次完成性能测试、额定功率测试、高低温储存测试,顺利通过国家机动车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强检认证。该款发动机额定功率为60kW,质量功率密度达340W/kg,电堆功率密度达4.5kW/L,设计寿命超过10000h,可实现-35℃低温冷启动,关键性能指标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具有产品集成度高、可靠性高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叉车、卡车、客车及市政类车型。与此同时,航天三菱适配15吨卡车、12米客车的80kW燃料电池发动机也已启动开发设计,后续还将开发更高功率的燃料电池发动机。

  在氢燃料电池发展方面,航天三菱依托在传统发动机领域完整的研发、生产、测试能力,制定了“1+3+N”的战略方针:在第一阶段开发出一款燃料电池发动机并实现样车配装,在2022年底形成燃料电池试验试制能力,分别在第二阶段(2025年底)及第三阶段(2030年底)迭代出3款以及多款产品并完成客户配装及公告认证,在此基础上,拓展出不同功率及适用于不同应用场景的产品,形成全面的产品版图,实现多项技术的行业领先。

  在日渐白热化的竞争中发现人才、发展人才,成为航天三菱保持自身核心竞争优势的重要路径。航天三菱领导层认为,当前,国内投身到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的企业多,赢得市场先机需要具备产品研发、标定及整车搭载测试能力,这也对航天三菱技术研发团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航天三菱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不断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围绕公司总体发展战略,着力打造一支与企业转型升级相适应、与构建高层技术水准相衔接、与培育高水平创新能力相协调的专业人才队伍,突出“高精尖缺”导向,不断提高人才引进的资质水平,持续优化公司人才队伍结构,围绕产品研发、质量及工艺、市场开拓等重点领域,加大年轻化高素质人才培养和关键岗位的社会人才引进力度,同时,结合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需求,精准建立各类人才的储备库和更加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

  在汽车行业发展的道路上,航天三菱牢记动力企业的初心,以传统内燃机技术的创新升级为基础,再从混合动力进军氢能领域,主动顺应行业发展潮流,积极前瞻汽车市场技术趋势,凭借技术创新牢牢掌握这场汽车变革的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