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氢能网

8家头部企业“指路”氢电未来

编辑:中国氢能网

8家头部企业“指路”氢电未来,

氢能是什么能源,氢能技术,氢能欧美  11月28-30日,由雄韬股份总冠名、美锦能源协办的2022高工氢电年会盛大举办。本届年会以“负重前行须尽力?静待花开终有时”为主题,共设9大专场,每一个专场都有多位重磅嘉宾发表精彩演讲,各企业高层代表围绕行业热点话题展开了深入的圆桌对话。

  在本届年会的【鸿基创能冠名】闭幕式专场一和【氢晨科技冠名】闭幕式专场二,美锦能源、雄韬氢雄、氢璞创能、鸿基创能、明天氢能、清能股份、杭叉集团、高工产研氢电研究所(GGII)等行业领先企业及权威研究机构发表了精彩观点,详情如下:

  美锦能源氢能事业部副部长郭玮鹏发表了“氢能全产业链发展的路径与突破”的主题演讲。他表示,氢能对中国能源转型和双碳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氢能是中国未来低碳能源体系中的重要组成要素。美锦能源在氢能产业链上的发展思路是打通产业链、延长产业链、提升产业链和做强创新链。

  经过40多年的发展,美锦能源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独立商品焦炭生产企业之一,秉承传统能源和新能源双轮驱动的发展理念,致力于发展成为综合能源供给商。在稳健发展传统能源的同时,公司紧跟国家和行业政策导向,抓住国家发展氢能源产业的战略机遇期。从2017年开始,启动了氢能产业布局。截止目前,已经完成氢能发展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2022年,作为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开局之年,美锦能源氢能产业体系将持续推进“五个一”战略:一点(新能源商用车制造)、一线(燃料电池上下游产业链)、一网(综合能源供应网络)、一中心(碳资产及大数据管理运营管理中心)、一平台(氢能汽车智运平台)。

  雄韬氢雄CTO、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德国工程院院士、青岛国际院士港产业发展顾问Dr.?mer Sahin Ganiyusufoglu(葛兴福)发表了“燃料电池工程化生产降本探讨”的主题演讲。他表示,氢能是其中经济高效的能源储存及利用的形式。雄韬股份多年来持续推动氢能产业发展,除了实现膜电极、燃料电池电堆及系统、整车运营等关键环节的卡位布局外,同时深耕氢气制储运加等环节,构建完整的氢能生态圈。

  具体来看,雄韬股份在深圳、武汉、大同、广州、阳泉及青岛等地投资设立子公司推进氢能产业,现拥有标准实验与检测中心4座,直接投资产业链企业7家,合作产业内研究机构5家,参与研制多款氢燃料电池整车,拥有60余项氢燃料电池整车公告。未来雄韬股份将持续引进集团旗下相关板块和上下游的总部企业,整合优质资源,加快实现关键技术突破,推进项目孵化和产业化成果落地。

  氢璞创能董事长欧阳洵博士发表了“引领燃料电池裂变式增长”的主题演讲。他表示,既然看好燃料电池这条路,就得‘皮糙肉厚,走南闯北,身经百战,充满斗志’,越困难越要前行,要抱有初心,氢璞创能希望业界同仁携手打好2022收官之战,2023值得期待。

  截至目前氢璞所取得的主要成绩包括:达成第一个上牌上路重卡、公交、物流车、叉车超过1000辆的梦想,实现第一个运输大宗物流超过2.0亿吨公里的目标,氢璞电堆道路数据超过2000万公里;自主研发六代碳板电堆、三代金属板电堆,拥有相关技术专利及保密技术100+项,参与20+燃料电池相关国家及行业标准制定。

  氢璞发展的初心是为了打造氢能的商业化场景,从煤焦钢到港口,从物流园区到城市的冷链配送,让燃料电池汽车用户真实受益。相信未来燃料电池产品应用将实现裂变式增长。

  鸿基创能CEO邹渝泉博士发表了“深筑膜电极品牌护城河”的主题演讲。他表示,“护城河”是每一家优秀企业在做企业战略规划时需要考虑的问题。行业不同,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求不同,“护城河”也有差异。燃料电池膜电极这个行业的“护城河”体现在产品差异化、成本控制和品牌效应三个方面。

  鸿基创能的膜电极产品差异化,体现在可根据用户的需求研发产品。包括催化层设计、质子膜、气体扩散层、CCM设计、MEA设计等项目都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进行定制化开发;成本控制就是要做到又便宜又好用,通过规模化制造,形成价格、产品优势,拓宽销售渠道;此外,品牌效应也不容忽视,要做到先发优势、市场占有率高、大客户策略、专利集群和全球化视野。

  邹渝泉认为,当前正处于氢燃料电池发展的关键时刻,面对外部竞争,氢电企业要努力抢占市场,为氢燃料电池拓展发展空间。鸿基创能将以平价化为目标,在2023年预计实现膜电极年销量300万片。

  明天氢能董事长王朝云发表了“未来十年是氢能的十年”的主题演讲。今年1-10月,国家部委共计发布47条氢能相关政策,地方共发布300条氢能相关政策。总体来看,各示范城市基本参照国家示范城市群的奖励政策,提供相应比例的配套奖励。未进入示范城市群内的多个城市也纷纷出台氢能相关规划。到2025年,合计整车推广规模达到4.2万辆,建设加氢站超过431座。

  不可忽视的是,当前氢电产业面临的问题依然很多,包括:产品的耐久性与传统燃油车仍有较大差距;关键材料、关键技术仍然存在瓶颈;奖补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困扰市场拓展等。他建议,氢电企业要对产品进行反复验证,企业之间要加强技术深度合作,同时行业也要进一步发力,推动奖补政策尽快落地。

  清能股份总经理张弛认为,随着示范城市群政策落地进入第二年,各地将会进一步加大对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力度,加氢站建设将进一步加快,氢气的价格也会进一步下降。2023年国内的氢燃料电池汽车可能会有比较明显的增长,预计氢燃料电池汽车的销量会在5000-8000台之间。综合政府政策和风险控制,清能股份有足够的战略耐心,放眼未来五年,将继续保持着稳健增长的步伐,推动氢电技术进步与资源整合。

  清能股份在国内深耕燃料电池行业近20年,同时也具有很深厚的海外市场拓展经验。对有意向开拓海外市场的国内企业,张弛也给出十分诚恳的建议。中国燃料电池商用车的产业化和市场推广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但像水电解制氢、热电联供类应用则是海外更为成熟。国外市场在产品价格、回款速度等方面对出海企业是一种利好,但同时也需要企业投入更多资金用于产品售后维护。出海企业只有深入思考各地用户的真实需求,在海外推广上多寻找突破口,未来才能走得更远。

  高工产研氢电研究所(GGII)高级分析师李瑞连发布“中国氢电产业运行态势分析”。纵览当前氢电产业,势头向好,主要表现在:制氢项目的投资大幅增加,电解水制氢设备企业数量快速增长,技术大幅提升;氢储运的大规模运输技术和市场应用明显加快,30MPa氢气长管拖车、制氢加氢一体站、综合能源站等多路径降低了氢气成本;氢燃料电池市场规模不断攀升,价格持续下降,但2022年降幅有所放缓。产品竞争态势升级,对企业综合竞争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车载储氢装置将成为2025年后,影响氢燃料电池汽车成本的主要部件;燃料电池下游应用市场发展明确,氢能供应体系逐步完善。

  当前环境之下,氢电产业也存在四大问题:1)标准体系不健全;2)业务扩张与资金、人才之间存在矛盾;3)订单落地周期长;4)企业入不敷出。

  针对以上问题,高工产研氢电研究所(GGII)给出3条建议:1)增强技术和人才储备,加大人才梯队建设,努力积累产品研发经验和生产工艺经验;2)完善体系建设,包括完善公司管理体系、产品研发体系、人才培养体系、生产控制体系、供应链管理体系和客户开发维护体系的建设;3)紧跟市场,明确客户需求,搞清企业发展驱动力,做好企业定位和中长期规划。

  杭叉集团副总工程师李元松发表了“燃料电池叉车‘向上的力量’”的主题演讲。他表示,叉车被认为是氢燃料电池在工业车辆领域最佳的应用载体之一,2022年是氢能叉车标准的元年,随着团体、行业标准的建立,氢能叉车有望成为应用落地速度最快的氢能源车辆产品。

  根据相关测算,氢能叉车如果在运行过程中使用绿氢,那么每台叉车每年可以降碳20吨,降碳效果比较明显。当前掣肘氢能叉车推广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行业缺乏标准,这使得氢能叉车在推广应用过程中,在车辆上牌和场景运行方面,都遇到了一些困难。近日,由杭叉集团牵头起草的团体标准《燃料电池工业车辆附加技术条件及安全要求》正式通过了立项投票,将于2023年正式立项,这将有力地推动氢能叉车实现规模化应用推广。

  在闭幕式专场的圆桌对话环节,由高工氢电董事长张小飞博士主持,明天氢能董事长王朝云、鸿基创能CEO邹渝泉博士、杭叉集团副总工程师李元松、清能股份总经理张弛、美锦能源氢能事业部副部长郭玮鹏、氢璞创能董事长欧阳洵博士、昇辉新能源董事长张毅、雄韬氢雄CTO Dr.?mer Sahin Ganiyusufoglu等嘉宾围绕“如何面对氢电发展道路上的坑洼与弯道?承担重任的氢电企业如何提升综合竞争力?应用领域的专注与开拓如何平衡?如何预判2023年?预判逻辑与应对策略?”等话题展开深度探讨。

  1、氢燃料电池产业要加快发展速度,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已具备了将行业做大做强的实力,有能力在明年冲刺提升燃料电池汽车销量;

  2、当前国产燃料电池应用产品对比世界领先企业的产品还存在一定差距,要在保有量和可靠性上进一步提高;

  3、氢燃料电池产业的推广运营需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同心协力,多举措降低燃料电池综合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