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香港金融和创新科技这组“CP”为何格外香?,
日本氢能卡车,贝斯特氢能汽车,氢能汽车国内 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今年以来,在中央政府大力支持和香港特区政府的积极推动下,香港与内地创科合作愈加紧密,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国际创科中心。“香港正多措并举,积极打造蓬勃的创科生态圈。”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副司长黄伟纶说。
在新技术革命与产业变革下,现代产业体系将被颠覆重塑,粤港澳大湾区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见证产业转型升级,相关产业也会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与会专家学者分享了对产业变化的前瞻预判,以求在科技创新浪潮中谋得先机。
科技浪潮的来临,将为投资者带来新的机遇。胡章宏认为,与新科技关联的基础设施、科技在各行各业应用以及为新兴产业应用服务的公司将有巨大的商业机会。“以AI产业为例,涉及芯片、算力、算法、数据多个维度的基础设施。AI芯片公司英伟达在8个月市值涨幅高达1倍多,使得其变为全球十大市值公司。未来或将涌现一批以AI为基本设施的底层的新型公司,其中有望出现新的世界级的平台。”
从金融视角看待科技产业的变化与机遇,德同资本董事长、创始合伙人邵俊表示看好先进制造业、医疗健康、通用人工智能三大领域。在医疗健康领域,他认为我国的细胞基因治疗技术摆脱了小分子领域落后于发达国家的情况,在技术底层切换后处于领跑位置。
如何把握科技浪潮带来的前景,与会嘉宾提出希望加深跨区域合作。“香港可以把研发作为产业,技术作为商品。”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主任、上海长三角技术创新研究院院长刘庆建议,香港可培育一批提供技术服务和整体解决方案的研发中心,向内地提供高水平科技的成果。
科技创新蓬勃发展,离不开资金支持。在刚刚公布的《2023年全球初创生态系统报告》中,香港在新兴初创生态系统排名中列全球第二、亚洲第一。而在金融领域,作为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枢纽,香港国际化市场高度开放,是联通中国和世界金融市场的双向门户,为科技创新发展提供了良好的金融土壤。
对于金融和科创的良性互动,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所长、中科院院士张杰指出,金融资本以市场为导向,可以有效助力提高科技创新研发质量和成果转化效率;尖端科技的不断突破也为金融资本获取高附加值回报提供了可能,极大拓展并丰富了金融资本的投资渠道和增长空间。
“唯有科技创新实践与资本运作形成深度有机的结合,科技产业和金融之间才能达成良性的互动,最终发挥出1+1+13的效果。”张杰指出。
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香港科技大学首席副校长郭毅可则通过自身经历,分享了在香港借助金融力量进行科研成果转化的优势。“香港资本高度活跃,我刚来到香港做科研的前两年,就获得了近6000万港币的资金支持,这在世界上的很多现代化大都市都是难以想象的。”他认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可充分利用金融优势,推动创新科技快速落地。
论坛上,香港科创界人士纷纷表示,期待有更多在科创和金融方面的对外交流。香港科技园公司主席查毅超对香港创新科技旗舰之一的科学园进行了介绍,过去五年,科技园下面的科技公司融资的金融科技项目超过300个,筹集资金超800亿港元。他表示,香港正在推动加强创科资源共享,深化科研、金融等全方位领域的合作。
作为广深港澳科创走廊中的重要极点城市,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要在全球竞争中弯道超车,培育优质科创环境,从提供机制保障、培养人才队伍等方面提升“软实力”十分重要。
据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主席陈祖恒介绍,香港已通过一系列行动推动创新科技发展,例如出台《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政府拨款100亿港元设立“产学研1+计划”、引进龙头企业和前沿技术重点企业、壮大创科人才队伍等,为香港打造国际创科中心提供源源不绝的动能。
深圳市正轩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夏佐全认为,对于初创企业来说,人才是最核心的竞争力。“比亚迪初创期间,我们在深圳科技企业中最早建立了管理团队持股制,凝聚了一大批团队精英。同时,我们还建立了公司内部人才商品房制度、子弟学校等,实实在在留住人才,为比亚迪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他说。
“推动科技创新,更重要是落地。”陈祖恒说,创新科技应走出“象牙塔”,加大在生活场景中的应用。而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人口基数大、经济活跃度高的区域,为硬科技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
近年来,香港通过设立“工业专员”专门负责统筹及督导再工业化相关政策支持工作,推动科技行业在工业领域更多应用场景的落地。例如,香港机场里已有许多无人驾驶车辆应用,其背后是新能源电池和氢能产业的发展。
当今,在助推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中,产业投资者的角色更加多元。“目前,我们国家正面临着产业升级的挑战,需要更多的具有战略眼光的投资者和长周期的资本,既做科创企业的投资者,又做科创企业的服务者,通过参与公司决策、提供产业链资源、提出融资建议等赋能科创企业,为其长足发展贡献资本和产业的双重力量。”夏佐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