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产业发展“三段论”,
氢能储量大吗,沈阳氢能招聘,雪人股份 氢能 7月1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3年本,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跟“2019年本”相比,氢能产业链,集体进入国家产业结构调整“鼓励类”项目。
这意味着,中国氢能产业发展,经过了地方政府推动,到央企推动,再到国家推动的新阶段。
从2005年开始,国家发改委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每过几年根据形势的变化,对指导目录进行修订。
《目录》由鼓励、限制和淘汰三类组成。不属于此三类,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为允许类,不列入《目录》。
比对“2023年本”和“2019年本”,涉及到氢能产业部分的变化,主要有三块内容。
第一块,也是最重要的一块,在“新能源”产业部分,“2019年本”表述为:鼓励“高效制氢、运氢及高密度储氢技术开发应用及设备制造,加氢站及车用清洁替代燃料加注站”。
“2023年本”,表述的则比较系统,而且将“氢能技术与应用”单列为“新能源”五大内容之一,进行了系统表述。具体原文为:
“氢能技术与应用:高效经济制氢、运氢及高密度储氢技术开发应用及设备制造,加氢站及车用清洁替代燃料加注站,移动新能源技术开发及应用,新一代氢燃料电池技术研发与应用,可再生能源制氢,液态、固态和气态储氢,管道拖车运氢,管道输氢,加氢站,氢电耦合等氢能技术推广应用。”
特别值得提及的是,在“新能源”章节,不但新增了“氢能技术与应用”,还增加了“发电互补技术与应用”,特别点将氢能的作用。具体原文为:
氢能、风电与光伏发电互补系统技术开发与应用,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发电互补技术开发及应用。
而在“2019年本”里,只有一句话,“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发电互补技术开发及应用 ”。
第二块内容,是氢燃料电池,这块是放在汽车产业“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部分。这部分涵盖了从燃料电池汽车发动机到电堆等关键部件的“八大件”,以及70MPa 氢瓶及输送管阀等其他部件。这部分跟“2019本”基本无差异。
第三块内容,是氢能在电力,钢铁,化工、建材等领域的应用。比如建材领域,鼓励“绿色氢能煅烧水泥熟料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这部分相比“2019年本”,基本是新增内容。
氢能全产业链进入国家发改委产业鼓励目录,说明国家大力鼓励氢能产业发展。接下来将在政府管理投资项目,财税、信贷、土地、进出口等方面获得相关政策安排。
至此,氢能产业发展,进入到一个新阶段。氢能产业走到这一步,其实并不容易。
我国氢能产业正式发展于本世纪初。后曲折反复一度“中断”,直到2016年日本丰田生产出燃料电池汽车Mirai后,行业才跟着复活。
正是在日本同行的刺激下,我国氢能产业才进入到一个“前呼后拥”的竞相发展阶段,而这主要是以地方政府为主。从2017年开始,上海市率先发布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规划,随后各地纷纷效仿,出台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发展规划。
大体来说,2020-2022年三年,是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地方政府政策密集出台的三年。香橙会研究院统计,截至2022年底,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不包括港澳台)里,只有海南、黑龙江、江西、云南、广西等少数省区没有出台省级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产业规划,其余均出齐了省级氢能产业规划。
也正是因为地方省市的政策驱动,我国基本形成了长三角、京津冀、广东大湾区等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发展高地。
而国家级氢能产业规划——《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则是在2022年3月份才发布。国家五部委也是在2021年下半年,启动了“3+2”城市群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
但三年疫情,不少地方政府财力匮乏,对一个依赖政府补贴的新兴产业来说,仅依靠地方财政显得捉襟见肘。
2022年9月份,中国石化发布实施氢能中长期发展战略,提出打造规模最大、科技领先、管理一流的“中国第一氢能公司”。在此之前,中国石化已经被国务院国资委明确为央企氢能产业链的“链长”。
2023年5月,中石化牵头成立氢能产业链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确立“主体支撑、融通带动”八字原则。中国石化在氢能“制储运加用”全链条发展,中石化氢能产业发展了,也就带动产业链的发展。
几乎在同一时间,央企国电投旗下国氢科技宣布5年万台乘用车计划,计划未来五年投入10亿元专项资金,并与一汽等整车企业强强联合,预期累计投放氢能乘用车辆10000台。
中石化等央企,在产业低迷的时候,适时出手。可谓是中国氢能产业发展的“灯塔”。
这至少说明,我国氢能产业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央企驱动的阶段。央企,相比于地方政府来说,在项目发展上更具优势。
众所周知,我国氢能产业发展,是从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着手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是地方政府的最爱——新兴产业,产值大,带动作用强。
首先,氢能产业和技术,主要集中在东部发达省市,但氢燃料电池汽车当前主要应用在商用车,而商用车的应用场景,却主要在“三北”地区。这导致装备在东部,应用场景在西部和北部,出现了割裂。
与此同时,氢能产业发展的重心,逐渐从燃料电池汽车转到氢端特别是绿氢产业上去了。而绿氢产业,主阵地也是西部和北部。东部氢能产业发达地区,除了北京周边外,没有绿氢资源。这导致的状况是,东部省份费力培育起来的氢能企业,在自家没有用武之地,纷纷跑到西部和北部去发展了。这也出现了割裂。
其最终结果是:东部省份比如上海、广东、江浙等氢能产业发展优势地区,出现发展动力不足:既看不到产值,也暂时看不到降碳成果,自然就后继乏力。
即使是上海这样氢能产业最早发展起来的先行地区,中国氢能技术的策源地,经过政府一茬一茬接力培育,时至今日,有上海官员自己都怀疑:上海的氢能产业到底是什么水平,在全国领先吗。
而西部和北部省区,有氢能产业应用场景,急需发展氢能产业,但又受限于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能力,心有余而力不足。
理想的结果是:东部装备,装备西部场景,但这需要有共赢或者多赢的机制。这个时候,是中央政府上场的时候了。
香橙会研究院以推动氢能商业化为使命,是中国最早从事氢燃料电池行业研究的专业机构。经过多年积累,发展出了香橙会氢能数据库。以数据库为依托,提供氢能数据、媒体、智库、投行、论坛、展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