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氢能网

政策赋能+技术突破为氢能产业解困 国富氢能等产业链企业布局加速

编辑:中国氢能网

政策赋能+技术突破为氢能产业解困 国富氢能等产业链企业布局加速,

通用 氢能,氢能模组,阳煤氢能  2022年年末,中国船舶下属中船(邯郸)派瑞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全球首台单体产氢量2000Nm3/h的电解水制氢装备成功下线月初,上海电气发布了单体产氢量达到1500Nm3/h的碱性电解水制氢装备。就在前不久江苏国富氢能技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在内蒙古启动投建包括5000 方/h电解水制氢设备、10TPD 的液氢工厂及相关配套的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

  从近期一系列氢能行业大事件可以看到,氢能产业链中以绿氢制取装备为核心的制氢环节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而政策方面也是“春风”频频。近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还就《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拟规定,交通领域大力推动新能源、氢燃料电池汽车全面替代传统能源汽车;推进各类可再生能源参与绿色电力交易。

  当前,我国氢能产业进入全新的发展时期。一方面从大环境来看,顶层设计将氢能纳入我国能源战略体系,稳步推进氢能示范化推广,各地也积极响应开展氢能产业落地,另一方面聚焦到氢能实体企业,深耕氢能领域的民营企业加上加码氢能领域的大型能源企业,同时还有不断跨界切入赛道的新晋,正持续推进氢能产业蓬勃发展。

  但同时也需要看到,虽然氢能全产业链布局企业众多,但整体产业进程仍处于起步阶段,受技术、成本及基础设施等因素影响,氢能企业基本均处于前期投入阶段,距离大规模商业化乃至盈利尚存在一段距离。从目前氢能相关的部分公众公司披露的业绩来看,包括国富氢能在内的几家正在排队上市的氢能企业均处于亏损状态,而已上市的近60家氢能企业中,虽然整体营收净利均在增长,但其盈利点主要集中在非氢领域,氢能业务普遍未兑现利润。

  市场普遍观点认为,虽然氢能目前商业化尚早,但万亿市场空间十分具有吸引力,且在储能和动力电池领域有望与锂电一争高低。因此入局资本众多,氢能企业估值也一再被刷出新高。处于产业链关键位置拥有核心技术优势的头部氢企,将更具市场价值,也有望率先享受政策和市场红利。

  自2019年氢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来,国家及各省市自治区相关氢能产业政策密集出台。

  据统计,国家级涉氢政策共计18项,其中包括2022年3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出台的《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 年)》,是我国首个氢能产业中长期规划,首次明确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推进氢能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引领作用。规划提出到2025年,形成较为完善的氢能产业发展制度政策环境,初步建立较为完整的供应链和产业体系。

  2022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明确统筹推进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此外,包括国家能源局、工信部等部委提出的多份有关“双碳”政策文件中,均多次涉及氢能。

  国家顶层设计政策鼓励下,地方政策也积极响应。据中国氢能联盟氢能产业大数据平台统计,截至2022年11月,我国已有25个省市及自治区共计发布了氢能产业专项政策337项。

  同时在政策引导下,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为主要核心地域的具有区域特色的氢能产业集群也逐步形成,示范城市群的推广效应逐步显现,氢能产业链逐步完善。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底全国已建成加氢站超270座,位居世界第一。而且,在制氢和中游储氢技术等方面也已领先全球。

  随着政策和产业的积极推动,市场对于氢能产业未来发展前景也趋向乐观。公开数据显示,预计到2025年,我国氢能产业产值有望达到1万亿元。目前氢能产业链布局众多,产业链关键环节已陆续跑出拥有一定技术壁垒的代表性企业。

  氢能产业链来看,一般分为上游的制氢、中游的储运和加氢站以及下游的燃料电池系统等应用端。其中,制氢和氢储运作为中上游端,是氢能产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技术路径、成本控制、安全性能等是行业关注和发展的重点。

  更为关键的是,有分析指出,目前氢能源高成本的根源在于提升液氢的制取技术和产量、开发相关储运设备等方面。但目前该领域技术门槛较高,入局企业相对较为稀缺,因而较早布局的企业更具备先发优势。

  以行业鲜有的国际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富氢能为例。国富氢能坐落于长三角氢能产业集群之核心地带张家港,是国内最大的氢能装备制造企业之一,专注于为燃料电池系统集成厂商、整车厂商、能源公司、城市公交运营公司等提供氢能核心装备。

  近三年来,国富氢能车载供氢系统出货量及加氢站设备市占率均连续保持行业第一,车载供氢系统领域的技术积累整体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在加氢站智能化增加加注技术实现了氢气增压加注技术的突破,填补了国内空白。

  依托在氢能高端装备领域积累的独特技术优势,国富氢能正积极向制氢储氢产业链上游攻坚突破。制氢方面,国富氢能升级布局绿氢产业链,已开展实施MW级电解槽和制氢装置的批量化生产,2022年4月,国富氢能首台1000Nm3/h碱性水电解槽正式下线,技术实现创新,成本优势明显。

  储氢方面,国富氢能在车载储氢气瓶装车总量保持行业第一的同时,也开始向液氢储运升级,以期提高氢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目前国富氢能首台民用大型液氢储存容器已下线开工,实现了大型液氢储存容器民用领域“0”的突破。

  可以看出,在推进氢能源商业化进程中,拥有核心技术优势的产业链头部企业在推进氢能源提质保量降本增效方面扮演着尤为关键的角色,未来在规模化应用发展方面也更具优势。

  另一层意义上,氢能源已成为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部分。对于国富氢能这类行业深耕者而言,围绕绿氢开发应用的蓝图已经逐步谱绘清晰,政策导向也日趋明确,如何持续推进自主研发与创新,推动国产装备水平接轨乃至超越国际、保障能源安全,更是关乎国家战略大计的重大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