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氢能“勃发”氢能电池软连接,
氢能电池软连接,氢能电机洛阳,氢能能源电池膜 一系列事件表明,陕西正将氢能产业打造为引领传统能化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的新引擎。
2月17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印发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推进氢能“制运储用”全链条发展;2月8日,韩城——西安氢能重卡城际物流通道开启了运输测试运营;1月6日,秦创原·西咸新区氢首批加氢站和氢能商用车投入使用,并集聚了一批氢能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包括氢璞创能、大秦重塑能源、旭氢时代、维纳氢能、德创未来汽车等。
陕西氢能产业起步并不算早,但发展的速度正在不断加快。去年以来,依托优秀的能化产业基础,陕西氢能产业发展得到了可喜的进步,氢能项目持续落地,推广氢车数量不断新增。
1月6日,秦创原·西咸新区氢首批加氢站和氢能商用车投入使用。秦创原建设启动以来,已转化项目11个,招引8个氢燃料电池领域龙头及配套企业入区落户,筹备设立总规模8.1亿元的陕西碳中和产业投资基金,联合氢能上下游企业成立氢能重卡运力平台,实现氢能重卡车辆市场化运营。
2月8日,韩城——西安氢能重卡城际物流通道开启了运输测试运营。这是陕西省首条氢能重卡城际物流通道,该通道单程全长270公里,由陕西旭强瑞和维纳氢能组织该线路的测试运营,为商业化示范运营积累数据和经验。
2022年12月,由陕煤集团、延长石油集团等10家国企共同注资18.18亿元设立的陕西省氢能运营平台企业——陕西氢动氢能发展合伙企业正式签订协议。陕西氢动氢能发展合伙企业成立后,将具体负责氢能全产业链的研发和生产、氢能制造基地、应用示范区和运营服务场景的建设,全方位构建氢能产业生态。
2022年9月19日,全球最大煤制氢变压吸附装置项目在陕西榆林正式投入运行。该煤制氢装置采用了中国中化自主研发的大型化变压吸附(PSA)专利技术,以煤炭为原料,每年产氢总能力达35万吨。
陕西氢能产业高速发展离不开优秀企业的参与。陕西在西安、咸阳、榆林等各市区集聚了一批氢能产业链相关企业,包括氢璞创能、大秦重塑能源、旭氢时代、秦氢元、盛世盈创氢能、维纳氢能、德创未来汽车等。
其中,氢璞创能是秦创原·西咸新区首批投运氢能商用车的主要配套商;大秦重塑能源是重塑科技的全资子公司,其为陕汽集团旗下的氢燃料电池牵引卡车配套了氢燃料电池发动机,该车上榜了工信部366批公告。
整体来看,陕西正在积极推挤氢能项目建设,构建氢能示范应用场景,通过各种资源优势吸引氢能企业聚集,不断加快氢能产业链扩张。
为更好地推动陕西氢能产业发展,陕西人民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这些政策涵盖了产业规划、财政扶持、标准设立等多个方面。
2月17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印发碳达峰实施方案。方案提到要推进氢能“制运储用”全链条发展,塑造氢能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陕北风光储氢多能融合示范基地建设,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8000万千瓦以上。
1月6日,陕西西咸新区氢能产业政策“三连发”。会议上发布了《西咸新区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2-2030年)》、《西咸新区氢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以及《西咸新区促进氢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
这三项政策明确了西咸新区未来一段时期内氢能产业的发展目标、重点项目和政策保障,提出以西咸新区特色产业园为基础,形成“一个核心、两区引领、多点协同”的发展格局,对落户新区的燃料电池企业给予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的一次性支持。
事实上,此前陕西已明确氢能产业发展蓝图。2022年8月15日,《陕西省“十四五”氢能产业发展规划》(下称《规划》)、《陕西省氢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下称《行动方案》)、《陕西省促进氢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下称《若干政策措施》)正式发布。
其中《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省初步建立较为完整的氢能供应链和产业体系,全产业链规模达1000亿元以上。形成若干个万吨级车用氢气工厂,建成投运加氢站100座左右,力争推广各型燃料电池汽车1万辆左右。
《行动方案》表示,到2024年,力争推广示范燃料电池汽车累计超5000辆。氢能产业生态雏形显现,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以上;《若干政策措施》则提出优化氢能发展环境、支持先行试点示范等12项措施。明确氢能项目备案或单项审批手续办理,鼓励建设油、气、电、氢混合站。
按照规划,陕西将打造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氢能装备研发制造中心,以榆林为核心的氢能重卡装备制造及陕北氢能供应和应用中心,以渭南为核心的关中氢能供应及应用中心,在发展中实现协同联动和错位发展。
陕西在发展氢能产业上优势突出,丰富的煤矿资源能产出充足的副产氢,同时旺盛的运输需求也为氢车推广提供了应用场景。随着各方资源的整合,陕西氢能产业必将走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