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产业助力中国高质量发展(国际论道),
山东氢能客车,环保氢能车,氢能汽车 华为 4月10日至15日,第三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简称“消博会”)在海南省海口市举行。国际社会关注到,本届消博会践行“绿色办展、低碳办会”理念,通过“绿色电力消费+蓝色碳汇抵消”的方式实现大型活动碳中和,将实现首次100%使用绿色电力,从参展、出行、餐饮、数据化管理等方面采取相应举措,充分营造绿色低碳会展氛围。
近年来,中国充分挖掘绿色低碳科技创新潜力,在实现传统产业绿色转型的同时,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不断拓展绿色发展“新赛道”。外媒注意到,绿色已成为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在第三届消博会上,各大品牌相继发布“可持续消费”相关举措。例如英国企业博柏利集团与海南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共同开展为期三年的绿色生态项目。该项目于海南澄迈县正在进行保护和修复红树林湿地的工作,计划三年内退塘还湿还林114亩,修复红树林114亩。
4月11日,在消博会现场法国馆,欧莱雅集团也发布了“可持续消费”的相关创新举措——“产品环境影响信息及等级标注系统”。该系统以直观和可对比的方式为消费者呈现了产品对环境的影响,并提供了全面和透明的信息。
据巴西《论坛》杂志网站近日报道,位于中国西北部的甘肃省正成为中国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的范例。一个很好的案例就是兰州新区化工园区。这是一个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园区面积150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石化产业链延伸、精细化工和专用化学品、化工新材料、材料后加工等四大业务板块及相关配套产业。
该报道介绍,中国首个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电力电解水生产“绿色”氢能、并将二氧化碳加氢转化为“绿色”甲醇等液体燃料的试点项目“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正在兰州新区化工园区推进。这是一项技术突破,有望降低化学工业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同一个园区内,甘肃海亮新能源材料公司正在生产电动汽车电池专用高性能铜箔材料。电动汽车在中国大城市推广使用,有助于改善空气质量。
美国可持续能源领域新闻网站Electrek报道称,中国广东省潮州市将建造海上风电场,其规模巨大,预计发电量将比挪威所有发电厂的总和还要多。潮州市打算在2025年前启动总容量达4330万千瓦的海上风电场建设。2021年,中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近1700万千瓦,比世界其他任何国家过去5年安装的都要多。可见,中国正大力、稳步发展风电,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
挪威可再生能源资讯网站Recharge报道称,全球单厂规模最大的电解水制氢项目于2021年在中国宁夏投产。中国石化集团目前也在中国西北部的新疆建设一个万吨级光伏绿氢示范项目,预计2023年中期建成投产。
西班牙《机密报》发表文章称,中国将戈壁沙漠变成了风能和太阳能的农场。报道指出,中国在西北地区安装了大规模的风力发电机和太阳能电池板,随着这些新能源项目的开展,中国将长期成为全球利用新能源的第一大国。
中国的能源转型政策一直备受海外媒体关注。2022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和《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
西班牙《阿贝赛报》报道指出,随着《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出台,中国已经将氢能视为能源转型的重要战略选择。根据该规划,到2035年,中国形成氢能产业体系,构建涵盖交通、储能、工业等领域的多元氢能应用生态。报道称,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氢国,在氢能供给上具有巨大潜力。中国的氢气需求量将在未来出现大幅增长。报道援引中国氢能联盟的分析指出,到2030年,中国每年的氢气需求量将从目前的2000万吨增加至3500万吨,到2050年将接近6000万吨。
法国生态可持续发展网站“zegreenweb”报道称,中国承诺将力争在2030年达到碳排放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加快调整能源结构,推动能源生产消费模式的绿色低碳变革。报道指出,中国规划到2025年,原油年产量回升并稳定在2亿吨水平,天然气年产量达到2300亿立方米以上,同时严格控制钢铁、化工、水泥等主要用煤行业的煤炭消费,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报道认为,中国在维持原油产量、刺激天然气产量的基础上,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可以达到既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又实现气候治理的目标。
据巴西《论坛》杂志网站报道,近年来,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中国采取综合措施,包括向清洁能源转型、促进中西部工业发展以及产业政策重心从数量转向质量等。在技术问题上,中国制定新的环境需求和标准,以创新、自动化、前沿技术和新能源为基础,发展新型产业模式。
法国《观点》周刊网站报道指出,自2011年以来,中国在光伏产业上的投资是欧洲同期投资的10倍。截至2021年,中国在全球太阳能电池板生产中的份额跃升至超过70%。与此同时,中国多晶硅产量占全球约80%,这是太阳能电池板的基础材料。国际能源署2022年7月初公布的一份报告估计,中国在全球多晶硅产量中的份额几年内甚至可能增加到95%。
西班牙《机密报》援引能源经济与金融分析研究所分析师西蒙·尼古拉斯的话指出,风能和太阳能发电项目在中国的大规模开展,得益于中国拥有全球领先水平的超高压和特高压这些可远距离输电技术,中国在新能源领域上的探索领先全球。
以绿色发展领域的创新为例,美国纳斯达克网站发表题为《没有中国就没有脱碳》的评论说,中国在加速采用脱碳解决方案方面取得的成功对全球的未来尤其重要。文章称,从绿氢电解槽到电池制造、电动汽车组装以及太阳能电池板的生产等,中国产品产量和知识产权数量都处于领先地位。
据巴西《论坛》杂志网站报道,为帮助中国实现“双碳”目标,国家电网公司在平凉开设了中国西北首个“碳服务营业厅”。该营业厅以个人消费者和中小型公司为重点,扩大了通常仅限于大企业的碳信用市场准入,让每个人都能为环境作出贡献并从中获利。甘肃的经验告诉我们,中国不仅正在实现“双碳”目标,而且也正在开发可以帮助其他国家实现碳中和的技术和实践。
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网站报道称,从1980年到2012年,全球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成本下降了约97%。在早期,发达经济体的研发是重要因素,但过去10年成本的大幅度下降是由于制造业的规模经济,在这一点上中国功不可没。报道称,中国科技能力大幅提升,造就了更加多极化的全球科学格局。中国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制造业的能力,大大降低了清洁技术的成本。从气候角度来看,这种成本的降低是符合公共利益的。因为可以从中国进口价格便宜的清洁能源设备,相对贫穷的国家便能够负担得起大型清洁能源项目的开支。
西班牙《理性报》刊文称,近年来,西中两国科技合作不断推进,尤其是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合作密切,为双方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得益于中国雄心勃勃的清洁能源发展目标和不断加快的对外开放步伐,包括西班牙企业在内的各国新能源企业从中觅得新机,合作前景广阔”。
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领先技术,正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惠及更多发展中国家。据巴基斯坦可持续发展政策研究所发布的报告,新能源交通的发展将为绿色低碳转型作出贡献。巴基斯坦拉合尔管理科学大学教授奈维·阿尔沙德说,随着巴基斯坦电力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新能源交通的能源利用效率高、运维成本低优势正不断显现。在这一领域,中国企业技术领先、经验丰富、解决方案性价比高,成为助力巴基斯坦新能源交通发展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