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观察一文读懂氢能产业央国企军团及布局,
氢能扫路车,氢能汽车 沈阳,氢能货车补贴 据2023年央企最新名录,目前有98家央企,其中能源电力、煤炭、电气、石油化工、航天科技、船舶制造等行业的央企超九成开展了氢能业务的研发和生产。在地方国企中,也有大量企业进入氢能领域,在各地开发氢能项目。
国家电网从事氢电耦合研究时间长,项目多。其中包括国网浙江电力的四个氢电耦合项目。其中宁波慈溪氢电耦合直流微网示范工程于今年6月15日正式投运。这是国内首个氢电耦合中压直流微网。该项目实现了氢产业全链条相关设备全部国产化,氢电转换效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项目可离网连续运行168小时。
另外三个项目分别是浙江丽水全域零碳能源互联网综合示范工程、台州大陈岛绿氢综合能源示范工程、浙江杭州低碳氢电耦合应用示范项目。
此外,国网安徽电力的六安兆瓦级氢能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在去年7月投运。是自主研制兆瓦级质子交换膜电解槽、兆瓦级质子交换膜氢燃料电池等国内首台首套设备,成功实现整站从绿电到绿氢再到绿电的零碳循环。
南方电网也在氢电耦合方面做了突出贡献,今年3月25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的固态储氢开发项目率先在广州和昆明实现并网发电。这是我国首次利用光伏发电制成固态氢能并成功应用于电力系统,对于推进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制氢、加快建成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里程碑意义。
“固态储氢装置就像一个大容量充电宝,可以把光伏、风电等不稳定的可再生能源高密度存储起来,既解决了风光发电波动性强、利用难的问题,也将改变目前过度依赖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制氢的现状。”南方电网广东广州供电局氢能源研究中心负责人曾这样介绍这一技术成果。
华能集团旗下有三个重要的子企业从事氢能业务,分别是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华能清能院)、华能四川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华能四川分公司)、四川华能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华能四川氢能公司)、华能内蒙古东部能源有限公司。
华能清能院:华能集团内部氢能业务开发最早的就是华能清能院,2017年开始研发氢能发电。2021年11月,华能集团首套1300Nm3/h电解槽下线,该电解槽由华能四川公司、华能四川氢能公司、华能清能院、考克利尔竞立等联合研制,实现了多项重要技术突破,这也是国际首台套1300Nm3/h高电流密度压力型碱水电解槽,是目前商业示范的单体产氢量最大的碱性电解槽。
华能四川氢能公司:上述电解槽将服务于华能彭州13MW水电解制氢科技创新示范项目,该项目设计年产氢气1860吨。这一项目由华能四川氢能公司在彭州投建,2022年12月,正式进入工程建设阶段。该项目装设两套1300标方/小时的碱性电解槽,项目建成后年产高纯氢(99.999%)2080万标方。今年6月1日,电解槽在项目现场顺利完成吊装。
华能内蒙古东部能源有限公司:目前主要是两个项目已经进行签约。2021年2月,在内蒙古赤峰开展风光储高比例耦合绿电制氢示范项目,初步规划建设100万千瓦风电储能电站,项目计划投资约90亿元。2021年3月,与大庆政府签订战各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合力在大庆经开区建设大型风能、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项日,配套建设大型储能、制氯及氯能全产业链项目。
介入氢能项目的还有华能甘肃公司和华能东北分公司。2022年8月,庆阳市政府与华能甘肃公司及其伙伴企业分别签订了数字能源产业、氢能产业链、乡村振兴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等项目合作框架协议,总投资105亿元。2021年1月,华能集团东北分公司与辽宁省营口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线“风光储氢”一体化大型综合能源基地、海上风力发电基地、氢能及零碳城市开发示范项目等内容开展合作。
另外,华能还以集团名义分别在天津、福建漳州、河南灵宝等地进行了一系列签约,进行氢能项目建设和开发。其中2021年7月,华能集团联合国网综合能源服务集团、灵宝市政府及多家金融机构,总投资45亿元在三门峡建设氢能产业园。
华电集团旗下重要的氢能相关企业是华电重工和金山股份,这两家企业都是上市公司。另外有一家内蒙古华电氢能科技有限公司。
华电重工:2021年11月,由华电重工牵头的“可再生能源制氢、储能及氢能综合利用技术研究项目”依托泸定水电站项目,建设碱性电解水制氢装置顺利完成72小时试运行,生产出第一瓶绿氢,氢气纯度达到99.99%,是国内第一个氢能全产业链科研项目。
2022年3月31日,中国华电氢能技术研究中心揭牌成立。将重点围绕氢能产业政策与动态研究,氢能材料、装备及系统开发,氢能应用技术研究以及数字化、智能化等方面开展研究工作。当年7月12日,中国华电首套1200Nm3/h碱性电解槽正式下线。该电解槽直流能耗指标小于4.6千瓦时每标方氢气,在1.6MPa运行压力下,电解槽的额定产氢量达到1200Nm3/h。
华电重工在内蒙开辟的氢能战场非常重要。2022年11月16日,华电重工发布公告,与内蒙古华电氢能科技有限公司签署《内蒙古华电包头市达茂旗20万千瓦新能源制氢工程示范项目PC总承包合同制氢站部分》,合同金额3.45亿元,将于2023年内投产。
金山股份:今年3月15日发布公告,公司拟与华电重工共同出资建设25MW 风电离网制氢一体化项目,项目预计年产绿氢1230 吨。其中金山股份占比70%。从布局来看,华电重工将作为氢能电解槽等技术安装平台。金山股份将成为未来华电系新能源布局的平台,尤其是风电、风能离网制氢。
集团最重要的分公司是中国大唐集团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大唐新能源)和大唐海南氢能。
大唐新能源是一家上市公司,2023年5月7日,多伦15万千瓦风光制氢一体化示范项目(制氢)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公示。大唐新能源的这一项目总投资3.88亿元,年操作时间8000h,达产后全年制氢量7059万Nm3。
另外,大唐选择海南作为发育氢能产业的要地,2022年3月26日,大唐海南氢能产业发展中心在海口揭牌成立,并与东方锅炉签约进行氢能领域的合作。
除此外,2023年2月17日,大唐集团分别与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内蒙古能源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中国大唐集团规划未来五年在内蒙古增加投资1000亿元,在风电、太阳能、绿电制氢、新型储能、清洁煤电、煤炭、煤化工、城镇供热等领域与自治区本土企业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多样化合作,推动实现地企双赢。
国家电投是发电央企中对氢能着力最多的企业。其旗下氢能业务相关企业包括国家电投集团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国氢科技)、吉电股份。其中吉电股份是上市企业,而国氢科技也在酝酿上市中。
国氢科技:2017年,国氢科技成立,是国家电投实施氢能产品线战略的主体,重点布局燃料电池及PEM制氢两大产品线,形成了“氢腾”燃料电池和“氢涌”PEM制氢装备的两大系列产品。
长春绿动氢能科技有限公司:2021年11月成立,由国氢科技、吉电股份联合国家电投新疆能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等联合成立,承担PEM制氢产品线月,长春绿动自主研发的兆瓦级高性能质子交换膜电解制氢装备,通过了由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牵头组建的鉴定会的专业鉴定,认为该装备“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水平国内领先”、“电解槽活性面积尺寸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宁波绿动燃料电池有限公司:2019年7月成立,开展氢燃料电池等氢能关键设备的产业化生产制造工作,投资建设了国家电投华东氢能产业基地,位于浙江省慈溪滨海经济开发区。另外在宁波还成立了宁波氢远能源材料有限公司,主打燃料电池专用金属双极板及配件的制造、加工、检测及销售等。
武汉绿动氢能能源技术有限公司:2020年7月成立。除质子交换膜外,还包括膜电极、碳纸、电堆及燃料电池系统等,同时进行电解水制氢关键设备的研发和生产。负责建设国家电投华中氢能产业基地。2021年12月,武汉绿动年产30万m3质子交换膜生产线投产仪式在武汉举行,该产线量产的质子交换膜可装备2万辆氢燃料电池汽车。2022年1月,国家电投氢能公司在武汉与东风商用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联合推广搭载国家电投氢能公司燃料电池系统的东风商用车整车产品。
济南绿动氢能科技有限公司:2021年12月成立,主持国家电投黄河流域氢能产业基地项目,主打燃料电池装备制造,计划总投资100亿元,包括车用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等4条生产线万台产能。
佛山绿动氢能科技有限公司:2022年4月成立,将与佛山市南海区政府共同建设国家电投华南氢能产业基地项目,该项目计划总投资约100亿元,项目拟选址丹灶镇,其中一期计划投资20亿元,重点建设膜材料、碳纸、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等生产线和燃料电池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创新平台,初步建成集研发创新、高端制造、示范应用于一体的氢能产业基地。同时也是建设国家电投集团膜材料、碳纸在华南地区唯一的氢能产业基地。
2023年5月10日,国氢科技发布乘用车用燃料电池 “氢腾-S”系列产品战略,根据战略规划,未来五年,国氢科技将投入10亿元专项资金,“氢腾-S”系列产品将首先搭载全新红旗H5乘用车进行应用示范,后续将推广至更多车型,预期五年累计投放车辆10000台。
2022年12月,国氢科技与11家新引入投资方完成了45亿元的B轮融资签约,投后估值达130亿元,成为国内氢能行业迄今为止单轮融资规模最大的股权融资,公司也因此成为国内氢能行业目前估值最高的独角兽企业,也是国家电投首个独角兽企业。
吉电股份:氢能项目最大手笔是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由子公司大安吉电绿氢能源有限公司投建,是目前为止全球最大绿氨投资标杆项目,采用 绿氢消纳绿电、绿氨消纳绿氢 的一体化解决方案,该项目总投资 63.32 亿元,由新能源与制氢合成氨两部分组成。其中制氢合成氨部分新建46000Nm /h 混合制氢(50 套 PEM 制氢系统,39 套碱液制氢系统)、60000Nm 储氢及 18 万吨合成氨装置。
除了绿氢项目和氢燃料电池研发和生产,国家电投中央研究院还参与了天然气掺氢研究。2023年2月9日,国家电投中央研究院、张家口鸿华清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市煤气热力工程设计院等单位联合在河北张家口某小区举办了天然气掺氢入户应用示范通气仪式,将“绿氢”混入天然气,通过管道输送至该小区20户居民家中。
国家能源集团主要的氢能公司是国华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国家能源集团氢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另外还有国家能源集团氢能(低碳)研究中心和国家能源集团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
国华能源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国华投资公司”,是国家能源集团全资子公司,与国家能源集团氢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一体化管理模式。国华投资公司主营业务包括清洁能源项目开发及运营、氢能项目开发及运营、投资管理、产业基金,在国内外拥有68家全资、控股子公司,16家参股子公司,分布在我国18个省、市、自治区及澳大利亚和希腊等地。
在江苏如皋建成了首个符合国际标准的商业化双模加氢示范站,已基本形成“东西南北中”的氢能项目资源布局,并设立氢能产业专项基金、氢能联盟研究院,为构建绿色氢能产业链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0年7月28日,国家能源集团首个全资基金公司——国华投资开发资产管理(北京)有限公司(简称“国华资管”)正式揭牌运营。国华资管将聚焦清洁能源产业链,着力助推清洁能源规模化,推进氢能、综合智慧能源产业化。
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今年6月25日,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和中天华氢进行成果转化的“70MPa加氢站关键技术装备”成功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公布的《中央企业科技创新成果推荐目录(2022年版)》,这是继35MPa加氢机及加氢站工艺控制系统技术后,又一项技术入选推荐目录。作为中天华氢主要股东和国家能源集团核心研发机构,低碳院开发了70MPa加氢站大容量、低能耗自有化关键技术装备。
国家能源集团氢能(低碳)研究中心:2021年12月在广东省江门揭牌成立。依托低碳院,联合国华投资、广东公司,氢能(低碳)研究中心作为首批集团公司级研发平台,将充分利用区域内海上风电和台山电厂及周边关键资源,创建风光水火储及耦合制氢应用示范基地。
另外,2021年8月,国家能源集团陕西公司与陕西咸阳区举行光储氢综合应用一体化项目签约,项目总投资20亿元,规划建设项目包括电解水制氢站及配套加氢站容量500-2000Nm3/h。
2022年4月1日,国家能源集团与福建省人民政府签约,根据协议,双方将在煤炭储运基地、港口铁路建设、综合能源服务、氢能运用、新能源开发、新能源装备制造、清洁能源发展、低碳智慧园区等方面加强项目规划合作,推动合作共赢,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2年10月,国家能源集团打造宁夏首个氢能全产业链生态项目,预计2023年年底建成投产。该项目包括两座制氢规模达每小时2万标立方米的制氢站,两座加氢站及配套输氢管线吨高纯氢。
三峡能源:2022年8月28日,三峡集团首个制氢项目一一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纳日松光伏制氢产业示范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制氢厂总装机规模为75兆瓦,包括15台1000标方每小时的碱性电解槽及1台1000标方每小时的备用碱性电解槽,生产年利用小时数为8000小时,每年可生产氢气约1万吨,副产氧气8.5万吨。2023年6月14日,该项目制氢区降压站电源供应等准备工作的完成,正式进入设备调试阶段。
2023年1月11日,三峡能源与法国液化空气集团公司全资子公司液化空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电力市场、环境权益市场、制氢项目开发等方面开展长期合作,建立长效沟通联络机制,促进优势互补。
2020年10月,三峡能源在内蒙古乌兰察布获取全球最大“源网荷储”一体化综合应用示范基地项目并开工建设。其中,在乌兰察布三峡集团现代能源产业园区的制氢设备厂房内,安装国内第一个2.5MW级PEM制氢项目,该项目也是国内第一个单电堆达MW级的PEM制氢项目。
长江电力:是在氢能船舶上发力。2022年8月,由中国长江电力集团立项的长江电力绿电绿氢示范EPC工程正式启动。该项目是国内首个内河氢燃料电池动力船舶及制氢加氢一体站,制氢规模为200Nm3/h,加氢规模为500kg/d,可为内河氢燃料电池动力船以及三峡坝区内旅游巴士提供所需的加氢服务,项目已于2022年12月投产。
国投电力:成立于2002年,是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控股企业,是国投的电力业务投资平台。2022年8月17日,国投电力与国家电投旗下上市企业中国电力在京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本着“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市场主导、互利共赢”的原则,在清洁能源基地项目开发、能源转型发展、绿电交通、氢能、储能及生态修复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
亚普股份:今年5月18日,亚普股份在2022年年度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公司研发和生产了燃料电池储氢系统,除系统集成外,还包括储氢瓶、瓶口阀、减压阀、加氢口等产品。自主研发的35Mpa车载储氢系统已在成渝地区示范运营。
2023年1月31日,华润电力投资有限公司中西分公司与风氢扬氢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约定拓宽在绿电及氢储能等新能源领域的深度合作,持续推动绿电制氢、氢储能、加氢站、制氢设备租赁等新能源应用场景合作项目。
除此之外,华润电力还在山东菏泽、广西上思、河北张家口等地持续开发氢能项目。其中在广西上思投资75亿元建立“风光储氢”100万千瓦一体化基地。
中广核新能源投资(深圳)有限公司和中广核资本控股有限公司是氢能业务主力。中广核新能源投资(深圳)有限公司:2023年6月13日,赤峰市政府与中广核新能源投资(深圳)有限公司、扬州吉道能源有限公司举行签约仪式,三方正式签约风光制氢100万吨绿色甲醇项目,协议投资约260亿元,项目将落地巴林左旗和阿鲁科尔沁旗。
中广核资本控股有限公司:2023年6月7日,广东联悦氢能有限公司与深圳市龙岗区人民政府、中广核资本控股有限公司、中广核环保产业有限公司、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五方共同签署氢能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在河南郑州,2023年3月28日,中广核资本与郑州市郑东新区开展氢能产业合作交流,并签订《氢能产业战略合作协议》。
另外,中广核在西北建立了中广核新能源灵武有限公司、中广核新能源宁东有限公司等项目公司,宁夏和甘肃将有一批中广核风光氢一体化项目实施。
中广核还加大了海外投资力度,2023年6月,中国中广核能集团CGN和Quinto Energy签署协议,将在巴西开发14GW的可再生能源项目用于生产绿氢。
上市企业中国电建旗下中电建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于今年4月4日—5日,就风光制氢一体化示范项目与满洲里市签约。据了解,该示范项目由中电建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总体规划,依托满洲里市丰富的风光、土地资源以及良好产业基础和优越条件,在新能源光伏、风电场建设及制氢一体化方面,推动满洲里市新能源基地建设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风光制氢一体化工程规划建设1.5GW新能源发电项目(其中光伏600MW、风电900MW),建设6万吨/年制氢项目,总投资100亿元,工程预计于2024年6月前开工建设,2025年12月末竣工投产。
中国电建走出去在国际上签单,与ACWA Power深化氢能合作。在去年年底,与ACWA Power签署了一项价值15亿美元的协议。2023年2月,ACWA Power董事长到访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时曾表示,期待双方进一步深化在新能源、海水淡化、氢能、储能等多领域务实合作,为推动国际能源转型、绿色发展贡献力量。
就在今年4月25日,中能建氢能源有限公司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人民政府及东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就中能建巴林左旗绿色氢基化工基地示范项目签署《绿色氢基化工基地项目投资框架协议》。该项目计划投资50亿元,主要建设年产2万吨电解水制氢设施、年产10万吨低压合成氨装置和综合加能站,项目涵盖制氢、加氢、氢能化工、氢能装备等全产业链条项目。
在各个大项目执行中,中能建氢能源也成立了多个项目公司。所有项目都在如火如荼推进中。
央企中除了能源电力企业,核工业、航天、船舶、兵器、石油化工、汽车、电气设备、钢铁、轨道交通等央企也都在氢能领域耕耘和开拓,尤其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船舶集团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三个大集团内部有大量氢能企业,在制氢、储氢、输氢、用氢场景做出了大量开拓性创新工作。
核能制氢是氢能供应的重要选项,中核集团在核能制氢领域已经耕耘数年。参与制氢研发和生产的企业包括雅安中核国兴氢能科技有限公司、中核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中核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由中核集团和清华大学在2003年联手成立,研发的球床模块式高温气冷堆实现了这一设想。作为一种先进第四代核电堆型技术,高温气冷堆高温高压的特点,与大规模制氢工艺十分匹配,是最适合发展核能制氢的堆型。
2022年9月6日,东华能源发布公告披露,公司与中核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协议有效期为10年。双方约定将共同推进高温气冷堆项目,未来五年内预计投资超千亿元,共同打造零碳产业园。此外,双方将联合成立氢能联盟,设立氢能研究院、中试装置,主攻绿氢制备环节中热化学制氢技术路线,并研发氢气的固态储存材料和装备。在资本层面,为有效深化战略合作,中核集团拟战略投资东华能源,并委派董事参与东华能源董事会的管理。
2021年9月18日,中核集团和清华大学、华能集团、宝武钢铁集团、中信集团五方联合发起成立高温气冷堆碳中和制氢产业技术联盟。据悉,该联盟以我国先进的高温气冷堆技术为基础,开发氢冶炼、氢化工等应用技术,与钢铁冶炼、化工等具体应用场景相结合,打造工业规模示范项目。
雅安中核国兴氢能科技有限公司:2019年与日本松下公司正式签订了《在四川共建氢能无碳智慧生活社区保密协议》,此举标志着全球最大的氢能无碳智慧生活社区项目启动。项目一期于2019年底开始建设,到2030年将达到年产氢气30万吨,其中液氢15万吨。
2022年8月7日,中核集团旗下科研机构中核八所、中核装备院与北京华璞科技进行战略性会谈与深度技术交流。双方就进一步开展颠覆性氢能科技研究、新型闭环氢生态领域的技术协同与科研成果市场化应用等合作达成一致意见,共同签署合作协议。
中核集团远期的目标是在2030年后,利用已成熟的核能制氢和弃电制氢为产业源头,开拓储氢、运氢、氢燃料电池中下游产业。
集团内从事氢能业务的分支众多。2021年1月,航天科技集团成立了航天科技氢能产业联盟,旨在联合集团内各子公司的氢能产业公司,形成合力。这一产业联盟中透露了部分从事氢能业务的部门。航天科技集团六院、一院、八院等,另有合资企业航天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国创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在六院、一院、八院又有多个氢能企业。
航天科技集团六院:六院旗下有众多氢能专业部门和公司,其中包括101所、11所,以及航天氢能科技有限公司。
航天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是航天科技集团内的氢能专业公司,由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六院控股,从事航天氢能技术转化研究和产业推广应用,核心团队长期致力于大规模氢液化装备和加氢站技术自主开发。
今年6月25日,航天氢能科技有限公司中标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基础设施配套提质升级项目(一期)-2#低碳交通能源综合站加氢站设备采购项目,设计氢气加注能力1吨/天,能够满足氢燃料电池大巴车和重卡车的加注需求。
六院101所:成立于1958年,其前身为我国第一个火箭发动机试验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试验站。101所是我国创建最早、规模最大、功能最全、技术先进的航天动力地面综合试验研究基地,也是唯一的氢氧发动机研究试验基地,拥有我国唯一的航天液体推进剂研究中心,是国内液氢产能和用量最大的单位。
六院11所:创建于1958年,是我国液体火箭动力事业的发源地。除了火箭发动机,其还将航天氢能技术应用在适应各种复杂环境的燃料电池系统、新能源汽车、无人机以及特种泵/阀等关键产品上,综合技术国内领先。
航天科技集团氢能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设于航天六院,2018年6月组建成立,我国首个军民融合氢能开发利用平台。该中心围绕氢能利用领域高端技术装备工程应用,重点开展高效低成本制氢储氢技术、氢液化技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氢能装备检测和安全应用等关键技术研究。
国家能源液氢技术重点实验室:是由六院101所牵头组建,主要围绕液氢的制取、储(贮)存、运输、加注、应用及安全等,开展基础共性技术研究、重大装备研发、标准体系建立、工程应用示范等,解决我国液氢产业发展存在的储运及应用的瓶颈问题,支撑我国建成高效率、规模化、低成本的液氢制、储、运、用体系。今年6月,成功入选国家能源局“十四五”第一批“赛马争先”创新平台名单。
航天科技集团八院:八院811所(空间电源系统研究所)是八院氢能业务部门。航天氢能(上海)科技有限公司是其旗下重要氢能公司。
航天氢能(上海)科技有限公司:是由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基于60年航天电源工程经验和20余年燃料电池技术积淀,联合上下游优势产业链企业,于2020年5月成立,是专业燃料电池产品和服务供应商。2021年12月,曾斩获斩获2亿大单,合同涉及。天氢能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在2022年配套公交、通勤、物流、环卫等6款道路车型和叉车等2款工程车型、总计100辆车开展综合示范运营。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一院为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旗下航天长征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和一院15所是其氢能业务部门。
一院15所:即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始建于1957年。北京长征天民高科技有限公司是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的全资公司,成立于2001年,长期致力于低温系统集成和低温设备的研制,拥有航天蓝速、长征天民两大品牌,公司长期致力于在燃料电池电堆、系统以及应用方面的研发及产品化工作。航天新长征电动汽车技术有限公司,由15所和长征火箭工业有限公司共同出资,于2011年08月12日成立,拥有氢燃料电池电堆模块自主研发技术和产品。
航天长征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6月,在航天工程原有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产业基础上,航天工程近两年开始拓展煤制氢等氢能业务,并于2020年8月斥资2亿元参与设立了“航天氢能有限公司”,推进航天氢能技术产业化发展。今年5月,自主开发的1000型碱性电解制氢系统正式下线。绿氢工程技术是该公司的战略新兴板块,公司坚持先研发、再中试、最后再销售的原则,服务于氢能领域的广大客户。
航天科工集团氢能业务集中在中国航天汽车有限责任公司和航天晨光两家公司。其中航天晨光是上市公司。
中国航天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旗下的沈阳航天三菱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是由航天汽车和三菱等成立的合资企业。今年4月,航天三菱90kW氢燃料电池发动机通过国家强检认证,先后通过了燃料电池发动机性能测试、额定功率测试、功率密度测试、高低温存储测试及低温冷起动测试。该产品可广泛应用于公交、环卫和重卡等领域,为高使用频率、高能源需求的重型车辆提供绿色高效的动力解决方案。
今年6月,航天三菱和国创氢能联合开发的60kW燃料电池发动机依次完成性能测试、额定功率测试、高低温储存测试,顺利通过国家机动车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强检认证。关键性能指标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可广泛应用于叉车、卡车、客车及市政车等车型。此次强检认证的顺利通过,标志着航天三菱第一代燃料电池车用发动机已完全满足国家机动车准入条件。
航天晨光股份有限公司:今年2月,航天晨光参编的《移动式真空绝热液氢压力容器专项技术要求》团体标准正式发布实施。该标准为中国首部移动式液氢运输容器团体标准,拥有全面自主知识产权,该标准的实施标志着制约国内液氢运输的“卡脖子”难题有了指导性的解决方案,填补了我国移动式液氢压力容器民用标准的空白,对我国氢能产业发展以及“双碳”目标的实现均有着重要意义。
新飞集团是中航工业旗下的涉氢最深入的企业。新飞集团原为河南省新乡市属企业,后来划归中航工业,是国内重要的专用汽车制造企业。新乡作为河南城市示范群成员之一,新飞集团抓住了氢燃料汽车这一风口,2022年,新飞集团多款氢燃料电池专用车即将交付运营。
今年5月,新飞集团与国鸿氢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从氢能核心零部件的研发、氢燃料电池汽车设计开发及试验等方面,深化车型项目合作,共同打造更具市场竞争力的燃料电池整车产品。同时,双方约定在2023-2025年共同推广1000辆合作开发车型,包括冷链车、矿山重卡、城市物流车等多种车型。
中船旗下多个研究所对氢能全产业链条都进行了研发,包括制氢、储氢、氢燃料电池、氢能船舶、甲醇绿氨等。包括七一八所、七一二所、七一一所、七二四、七二五所等,中国船舶动力研究院和重庆江增船舶重工有限公司。其中七一八所全资子公司派瑞氢能是水电解制氢装备重要生产商。
中国船舶第七一八研究所:是国内外主要制氢装备系统供应商之一。水电解制氢设备已开发出产气量0.5-1000Nm3/h碱性、0.05-100Nm3/h SPE纯水电解制氢设备两大产品系到,拥有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中船(邯郸)派瑞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是七一八研究所全资子公司,以七一八研究所六十余年在氢能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工程经验为依托,将所内氢能产业框架的五个业务板块相关资源进行整合水电解制氢、甲醇制氢、富氢尾气提纯、加氢站和车载氢系统、医用供氧设备,进行整合并增资后成立。公司在水电解制氢、甲醇裂解制氢、富氢尾气提纯、车载氢系统研制加工、加氢站建设等方面具有雄厚的技术实力、工程建设经验以及周到的售后服务保障,拥有多项氢能技术的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已形成以制氢为核心,加氢、供氢为拓展的产业发展架构,业务涵盖水电解制氢、化石燃料制氢、氢能交通、海洋氢能等多个领域,其中水电解制氢装备在全国市场的占有率保持领先地位。
公司的核心产品还包含甲醇制氢设备、天然气制氢设备、变压吸附(PSA)制氢设备、各种形式的氢气回收净化设备(如:钨钼行业还原炉循环氢气、罩式退火炉循环氢气、多晶硅尾气、三氯氢硅尾气、焦炉煤气、水煤气、氯碱气、变换气等含氢气体的净化回收)、氢气纯化(干燥)设备、高纯超纯氢气净化设备、氧气纯化(干燥)设备、氮气纯化(干燥)设备、变压吸附制氮设备等。
中国船舶第七一二研究所:在金属固态储氢领域,完成40kg级钛铁系金属储氢罐样机试制,储氢罐的储氢率约为1.45wt%。
在有机液体储氢领域,开展有机液体储氢技术研究,正与718所进行系统联试工作和规模化生产布局。
在甲醇重整制氢方面,完成60kW级甲醇重整制氢装置样机研制,甲醇原料质量储氢密度7.6wt%以上,体积储氢密度80g/L以上。
在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领域,具备燃料电池膜电极、双极板、高效燃料电池电堆、模块化系统集成、智能化过程监控等全方面的设计开发、测试评价和工程化研究能力;形成产业化布局,其中膜电极、双极板、电堆等核心组部件产能60MW/年,船用燃料电池动力系统3500kW/年,车用燃料电池发动机58000kW/年。
中国船舶第七二五研究所:专攻气态储氢领域,在高压氢气特种材料及高压储氢罐的研发、设计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基础,可以实现高压氢气瓶的研制与生产等。
中国船舶第七二四研究所鹏力超低温公司:专攻液氢储存,能够向全球范围内提供大、小型4K低温制冷机,非标定制和标准低温装置,氦氢天然气提纯液化装置和低温空气净化装置等低温设备。
中国船舶第七一一研究所:长项是氢能源分布式供能系统方面,711所在分布式能源领域域有十五年的行业积淀。
重庆江增船舶重工有限公司:基于在叶轮机械方面的技术和装备基础,正在开发燃料电池空气压缩机。
旗下重要涉氢企业是包头北方奔驰重型汽车有限责任公司(北奔重汽)。北奔重汽是由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中国北方工业公司、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重庆铁马集团公司、包头市工业国有资产有限公司、山东小峰实业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的国有汽车生产企业。
2021年,北奔重汽开始布局氢燃料重卡生产。当年5月,内蒙古氢燃料车首台套包头下线仪式在中国兵器北奔重汽总装公司隆重举办。据了解,此次下线的氢燃料电池环卫重卡具备抑尘、洒水、洗扫等特殊功能,可整车应用于市政环卫场景。在技术方面,该车所搭载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堆由上海交大自主研发,功率为150kW,功率密度为3.5kW/L;匹配40Ah的稀土镍氢动力电池,可保证低温大倍率放电,实现整车低温启动的高性能需求。
旗下重要涉氢企业是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旗下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为上市企业)。
从2009年开始,长安汽车推进燃料电池乘用车的研发,是国内较早一批进入燃料电池汽车、燃料电池乘用车技术研发的企业之一,目前已经完成了三代整车产品的迭代。2022年5月30日,长安官方宣称旗下氢燃料电池车深蓝SL03S实现量产;7月25日,长安深蓝SL03氢燃料电池汽车宣布正式上市。
2022年12月,长安汽车成立新公司长安科技公司,并同时发布氢燃料电池系统;长安氢燃料电池系统采用国内首创水气异侧电堆设计,减少20%管路线束长度,创新解决了“小体积”与“大功率”的矛盾。自主研发的全变量解耦高精度控制技术,提升氢电转换效率62%,百公里馈电氢耗0.65kg,3分钟超快补能。搭载长安氢燃料电池系统的深蓝SL03是长安汽车首款量产的氢燃料电池轿车。
除了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的研发,长安汽车也对氢内燃机进行过研发和生产。2007年6月,中国第一台自主研制的高效低排放氢内燃机在兵器装备集团下属企业长安点火成功,标志着在新能源开发利用上,中国汽车工业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中国航发是从燃气轮机掺氢技术方向进行研发。中国航发燃机公司一直致力于氢能的开发与利用,凭借燃气轮机与航空发动机技术同源的优势,实现了航空发动机燃烧技术和知识积累向燃气轮机的转移。AGT-2、AGT-12、AGT-25等多个自主燃气轮机型号已实现扩散燃烧方式的富氢燃料发电应用,部分混氢燃烧发电项目的氢浓度最高达到了60%。目前,公司正在开展预混燃烧方式的富氢燃料干式低排放燃烧技术的开发,这也被国际能源巨头视为氢能工业化、规模化利用的主流路径。总体来看,中国航发燃机正为氢能大规模商业化利用储备技术,已具备开展零碳排放燃气轮机产品研制的基础。
上市企业中国石油在氢能领域的开发稍晚,但速度并不慢,在制氢和输氢项目都有大手笔项目。2022年6月5日,中石油发布《中国石油绿色低碳发展行动计划3.0》,计划2050年占据国内30%供氢市场。为了这一目标,中国石油多个分公司投入开发氢能项目,包括制氢、输氢、加氢站(综合能源站)等。
在绿氢制取方面,2022年4月,以玉门油田公司可再生能源制氢示范项目为开端,已经有多个项目布局。水电解制氢装备研发和生产是在宝石机械。今年5月,中国石油首套1200标方碱性水制氢电解槽在宝石机械公司下线,这是宝石机械在新能源业务发展领域的里程碑,也是中国石油氢能产业的一个新起点。
输氢和天然气管道掺氢方面,中国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和中石油管道工程有限公司是建设主力。宝石机械和渤海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是输氢管道供应商主力。
中国石化是“三桶油”中氢能业务走得最稳、发展规模最大的一个,其已将氢能定位成新能源核心业务,2022年9月,中国石化正式发布氢能中长期发展战略,围绕氢能交通和绿氢炼化大力发展氢能一体化业务,打造“中国第一氢能公司”。为了逐步实现这一目标,中国石化继续发展的猛烈势头,积极布局氢能领域,依托集团强大的综合能力,布局全产业链构建氢能“制-储-运-加”一体化供应链。
中国石化发展氢能产业的优势在于,除拥有数量众多的加油站以及完善的油站网络外,中石化的化工副产品可以产氢。中国石化在2022年年底建成9个氢燃料电池供氢中心,分别为:燕山石化、天津石化、齐鲁石化、青岛炼化、高桥石化、上海石化、广州石化、海南炼化及茂名石化。
在绿氢制备方面,国内最大2万吨/年的库车示范项目马上进入投产期。、燕山石化等子公司积极布局绿氢项目,包括碱式和PEM制氢。此外中石化正在布局鄂尔多斯、乌兰察布、包头、漳州等地区一批绿氢项目。
加氢站方面,中国石化的加氢站数量在国内一骑绝尘,“十四五”期间,拟规划布局1000座加氢站或油氢合建站。
在氢能管道建设方面,中石化正在布局从内蒙古的乌兰察布到北京燕山石化的示范工程。
除了中国石化,集团还有一个上市公司也有氢能业务。石化机械在今天在投资者平台回应说:石化机械在制氢、输氢、加氢等专业领域为用户提供关键装备产品、技术与服务。公司已研制了系列化氢能压缩机,覆盖加氢站和供氢中心,并形成了加氢站成套装备解决方案能力。在加氢方面,公司在武汉已建成3座加氢站,其中1座被列为示范站;在输氢方面,已开发出3个钢级的输氢用钢管,中石化“西氢东送”纯氢输送管道项目即将启动,公司将努力争取成为该项目的主力供应商。
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中海油全资子公司。2022年6月,气电集团牵头完成的我国首套“250Nm3/h小型橇装天然气制氢设备”科技成果顺利通过鉴定。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北京新能源分公司:2022年4月,该新能源分公司的主要业务为开展海陆风光发电、加大CCUS科技攻关、探索培育氢能等。
海油发展清洁能源公司:2021年1月成立,该公司重点培育以海上风电为核心的新能源产业,大力推动海上风电,探索分布式能源、地热能、氢能等清洁能源。
国家管网集团建设项目管理分公司是国家管网集团成立的第一个专门负责工程建设的专业化公司。在国家管网集团的统筹安排下,该公司将聚焦主责主业,承担建设纯氢管道及掺氢管道重任,推动上游制氢多渠道多主体供应、下游氢能用户充分市场竞争。
今年6月25日,9.45MPa全尺寸非金属管道纯氢爆破试验在位于哈密的国家管网集团管道断裂控制试验场成功实施,标志着国内首次高压力多管材氢气输送管道中间过程应用试验圆满完成,为我国今后实现大规模、低成本的远距离纯氢运输提供技术支撑。
2021年,一汽红旗推出“H5”氢能版,这是红旗首次涉足于氢能领域,所以这款车将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2022年6月,一汽解放氢气直喷发动机在苏州常熟英特模氢动力试验室成功点火。这在一汽和氢内燃机技术都具有开创意义。
2022年8月,以“聚能启新 氢领蓝途”为主题的一汽解放&重塑集团&轻程物联网氢燃料电池汽车交付暨战略签约仪式在上海召开。活动中,一汽解放向车辆运营方轻程物联网交付100辆氢燃料电池汽车,为燃料电池汽车在上海地区乃至全国的示范性推广树立了新的标杆。
国内首款全功率燃料电池乘用车东风氢舟已交付运营,自主研发的东风氢元H2·One 130燃料电池系统各项参数均达行业领先水平。截至2022年底,东风公司在氢能领域发明专利累计298项,位列国内主机厂第一,燃料电池车辆累计销售超过3500辆,国内市场占有率达30%。
今年4月10日,东风汽车在春季发布会上发布了氢燃料电池汽车——东风氢舟。东风氢舟包含一个自主品牌和东风氢元燃料电池系统、东风氢芯燃料电池堆两个子品牌。东风氢舟以应用场景驱动,布局7OkW、150kW 和350kW三大氢动力平台产品,功率覆盖20kW-350kW。其中,350kW 为国内领先的大功率平台,可以满足乘用车、商用车全系列车型的需求,实现全功率、全系车、全场景、全覆盖。
上市企业哈尔滨电气是从燃气轮机掺氢方向进行研发,今年2月14日,首台由哈电通用燃气轮机(秦皇岛)有限公司生产的HA级重型燃机从秦皇岛重燃基地下线。这台HA级燃机机组将交付给大湾区的广东惠州大亚湾石化区综合能源站作为掺氢燃烧的燃气轮机,使其成为国内首座掺氢燃烧的HA级燃机电厂。
东方电气在燃料电池领域起步较早。东方电气中央研究院于2010年成立了燃料电池研发团队,重点致力于燃料电池发电应用和交通应用领域的前沿技术、共性技术、系统集成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近十年来,东方电气已掌握了膜电极制备、电堆设计、燃料电池系统集成与控制技术在内的氢燃料电池系统全套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
2018年6月28日,采用东方电气自主知识产权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及控制系统的首批10台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已在成都市实现全面载客运行,使四川成为继广东后全国第二个开展氢燃料电池公交商业运行的省份。
2019年4月10日,由东方电气(成都)氢燃料电池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氢燃料电池自动化生产线正式投入使用,这是中国西部首条氢燃料电池自动化生产线套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的批量化生产能力。
东方电气集团深耕氢能产业链布局,今年6月,在福建兴化湾海上风电场,东方电气集团与深圳大学/四川大学谢和平院士团队联合,开展的海上风电无淡化海水原位直接电解制氢技术海上中试获得成功。这是全球首个海上风电无淡化海水直接电解制氢海试成功的案例。不仅破解了近半个世纪的世界性难题,更打开了低成本绿氢生产的大门。
宝武钢铁旗下的宝钢气体于2008年筹建,以传统的空分业务为核心,兼顾氢气、清洁能源等业务的发展。宝钢气体在华东地区拥有完善的高纯氢生产和配送网络,18000m3/h制氢能力以及100000m3/h的工业氢资源,同时拥有国内氢气行业具规模且技术先进的氢气运输车队以及完善的调度配送系统,生产、销售、配送能力≥270,000m3/d。
11月,宝武清洁能源有限公司成立,与宝钢股份宝山基地、中石油上海分公司、上海申龙客车、林德公司等氢能生态圈合作伙伴签约。2020年7月,宝武清能旗下的示范加氢站正式投入运营,这是宝武集团的首个氢能项目。根据宝武清能公布的发展战略,通过自投自建与合作加盟两种形式,未来三年该公司计划建成5-10座加氢站,今后十年的目标则是50-100座。
7月,全球首个400立方米工业级别的富氢碳循环氧气高炉在新疆的八一钢铁点火投运。经过三个月的工业试验,HyCROF固体燃料消耗降低达30%,碳减排超20%。由此,宝武集团实现了全球绿色低碳冶金技术新突破。
8月,中远海运(天津)有限公司与深圳稳石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在天津达成合作意向,把稳石氢能的技术研发能力和天津中远海运的应用场景有机结合,共擎港口、船舶领域的减排蓝图。
5月,国务院国资委发布了央企科技创新成果产品手册(2022年版)中,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工业副产气制备燃料电池车用氢气技术及装备名列其中。成果简介显示,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自主开发的燃料电池车用氢气纯化技术,净化精度高,氢气品质高,运行能耗低,采用橇装模块化设计,占地面积小,交货期短。该技术及装备已有20余项工业应用业绩,包括冬奥会及大运会保供项目,长周期稳定运行,技术成熟可靠。
一个是氢冶金。中国中冶旗下中冶京诚设计的全球首例氢冶金项目-河钢宣钢氢冶金示范工程于今年5月18日投产,日产达1400t,DRI产品金属化率达到94%,达到设计指标。此项目的顺利投产及由此获取的生产数据,标志着该项目成为了中国钢铁乃至世界钢铁工业上从传统“碳冶金”向新型“氢冶金”转变的重要里程碑。目前,氢冶金作为钢铁行业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之一已成为共识,预计未来相关技术将会逐步推广并加速产业化,多家钢铁集团已关注到项目的成功投产,后续公司将积极跟踪业主需求,推进中国及世界钢铁工业绿色发展。该项目气体压缩机为国产设备。
另一个是氢能项目。今年3月26日,大冶市绿电绿氢制储加用一体化氢能矿场综合建设项目开工仪式举行。该项目总投资预计52亿元,涵盖光伏发电、绿电制氢、岩穴及地下分布式储氢、管道输氢、氢能应用、氢能产业园、数字化管理平台等7大板块。这一工程将由光谷东国投联合中冶武勘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武汉众宇动力系统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开发。
3月,来自中国商飞的消息称,其新能源验证机“灵雀H”在郑州上街机场试飞成功,试飞期间飞机飞行平稳,全系统状态良好,符合仿真预期,作为动力源的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得到充分验证。
该项目目标是通过风电制氢、储氢耦合技术、电解制氢与离/并网风电耦合控制与智能运行技术、低成本长寿命高效燃料电池发电系统控制技术,示范建成风电耦合制储氢燃料电池发电柔性微网系统和风电制氢与燃料电池集成系统两套系统,其中前者风电装机容量0.5兆瓦以上,产氢量超过20Nm3/h,系统消纳弃风85%以上;后者制氢能力超过60m3/h,系统消纳弃风85%以上。
7月,中国钢研与常州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通过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的方式,在常州高新区投资建立包括氢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电堆、制氢加氢及储运基础设施的完整氢燃料电池产业及应用生态链,支撑和保障新能源汽车产业,辐射轨道交通和通用航空产业,形成百亿级产业,助力常州打造氢燃料汽车产业强市及中国氢能利用标杆城市。
5月,国务院国资委发布了央企科技创新成果产品手册(2022年版)中,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金属双极板名列其中,显示了其研发水平。
中化集团旗下中化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在2017年选定氢能作为四大重点推进领域之一,开始进行技术与项目积累。2018年10月23日,中化能源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科技创新中心(简称“中化能源氢能科创中心”)揭牌成立。该中心是由中化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发起,联合国内外领先科研机构开展氢能及燃料电池领域关键技术研发工作的科技创新平台,标志着中化能源向燃料电池及其核心零部件领域展开了探索。
1月,由中国化学建投公司投建的全球首套常温常压有机液体储氢加注一体化装置在上海金山碳谷绿湾举行开车仪式。该装置共包含五个系统:氢油加注及储油回收系统、400kg/天撬装氢油脱氢系统、固定式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供电系统、氢气加压至12.6MPa系统、45MPa氢气加注系统。
5月,中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中车电动)具备智能辅助驾驶功能的12米氢燃料电池客车亮相,其中两台分别在山东莱芜、浙江嘉兴进行了路试。2019年中车制造的氢能源有轨电车已在佛山高明开启商业运营。
5月,中国中车最新绿色低碳技术成果——氢能源市域列车重磅发布。最高时速160公里,可实现600公里超长续航,让氢能走入寻常百姓家。
6月,中铁工业发布消息称,所控股企业中铁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下称中铁轨道)氢能源有轨电车即将下线月完成静态调试工作,实现牵引功能。氢能源有轨电车采用钛酸锂+氢燃料电池供电。今年3月,近日,河北张家口阳原县人民政府与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国际发展有限公司就风光制绿氢合成绿氨项目举行签约仪式。该项目由风电、光伏与制氢合成氨三部分组成。采用风光发电,电解水制氢,空分制氮生产合成氨,风光发电工程装机量2.4GW(其中风电2.1GW、光伏300MW),配套建设40兆瓦/80兆瓦时储能装置,制氢90万吨/年,合成氨建设规模50万吨/年,投产后年减碳排放约200万吨。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今年3月12日,中国交通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中国公路车辆机械有限公司与河北霸州市政府签署协议,在该市建设以生产氢燃料电池为主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项目计划总投资100亿元。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旗下涉氢企业是平高集团。近年来,平高集团主动发挥其在电工产业传统优势,聚焦氢能领域相关技术,开展重点技术研究和关键设备研制,同时整合上下游产业链,不断增强全方位配套及系统服务能力,支撑国家氢能产业快速发展。平高集团目前已开展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制氢用氢技术研究,探索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高效率、高安全性、高可靠性的大规模风光耦合制-储-输-用氢系统架构设计,开展包括环保型开关、制氢电源、并网变流器在内的核心装备研制,参与了多项国内绿氢制取示范项目建设,为建设绿色能源体系、推动氢能产业快速发展,贡献平高智慧和平高方案。在2022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大会上,平高集团展示了绿氢制取及应用的整体解决方案,其研制的国内首套预装式氢电互动系统,即插即用,适配于各类氢电耦合新型微电网场景,满足氢电多能互补、清洁能源高效消纳、能源消费低碳环保的供用能体系建设需求。
除了央企之外,还有众多地方国企在氢能赛道里驰骋,我们对钟情氢能的省属企业和市属企业进行了汇总:
北京市属企业中北京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京城机电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化学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氢能产业链不同环节有布局。京能集团:北京市属企业中,北京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京能集团)是绿氢业务最多的企业,自2021年以来主要集中在一系列风光储氢一体化项目中。项目分布在内蒙古、京津冀以及山西地区。今年4月12日,京能电力乌兰察布150万千瓦“风光火储氢一体化”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开工仪式在凉城县岱海南岸举行。该项目在2022年9月获得批复,该项目总投资91.79亿元。乌兰察布150万千瓦风电项目是京能电力实现转型发展的关键一步,是京能集团2023年能源投资的代表性工程,也是集团实施“风光战略 绿电进京”的重点工程。
京能集团内部有多个子企业在进行氢能项目投资,包括北京京能清洁能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上市企业京能电力)、鄂尔多斯市京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京能锡林郭勒能源有限公司、北京京能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等。
不止是制氢,京能集团也将持续打造综合城市公交、物流重卡为代表的多种应用场景。
北汽集团:北京冬奥会期间,北汽集团提供的氢燃料车辆是北汽集团氢能成果的精彩亮相。旗下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北汽福田)提供了515辆氢燃料客车,在为本次冬奥会提供保障的氢燃料大客车中占比高达80%,创下有史以来氢燃料客车服务国际级运动赛事规模最大、车型数量最多的纪录。一串串数字背后,是北汽团队长达三年的攻坚克难。
除了京能集团北京京城机电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京城机电)和北京化学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化工集团)两家市属企业联手攻关氢能技术难题。2022年11月,两家企业合资成立北京华腾京研科技有限公司,联手攻关氢能领域“卡脖子”技术难题,打造氢能产业集群。
上海市属企业中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申能(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等。上汽集团:氢能业务最集中的公司是上海捷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捷氢科技)。今年6月24日,捷氢科技于上交所披露了新一轮的上市资料并重新进入上市审批环节。之前,捷氢科技曾因财务资料过期而被中止审核。2001年,上汽集团曾启动燃料电池汽车的样车研制工作。
年8月,上汽集团成立了前瞻技术研究部,主要负责包括燃料电池、基础材料研究、智能驾驶等技术开发及研究工作,燃料电池相关技术人员就主要集中在这里。
年6月,上汽集团进行了业务调整,将工作重点放在燃料电池整车的制造和销售上,捷氢科技因此设立。
捷氢科技主要为氢能车提供燃料电池。当前,捷氢科技销售的产品主要有三种:燃料电池系统、燃料电池系统分总成以及燃料电池电堆。上海电气:今年6月11日,上海电气公布了首份《上海电气集团“双碳”行动方案》,宣布企业将在2035年实现自身碳中和,2055年实现全价值链碳中和,较国家“双碳”目标时间大大提前。上海电气减碳底气之一就是在2022年11月成立的新公司,上海氢器时代科技有限公司(氢器时代)。公司成立的同时发布了单体产氢量1500标方/小时的碱性电解水制氢装备。仅半年后,今年6月11日,2000标方/小时的碱性电解水制氢装备发布。该设备是目前国内单体产氢量最大的碱性电解水制氢装置,在电流密度更高的前提下,可以做到更低的直流能耗,每标方氢气的生产成本同比下降6%,同等规模产氢量下占地面积同比降低33%,更好地满足大规模制氢及工业用氢的场景需求。
申能集团:旗下氢能业务主要集中在申能能创及旗下氢能企业上海鲲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鲲华科技),今年6月20日,搭载鲲华科技125kW氢燃料电池系统的全国首台6吨氢能装载机、山西鹏飞集团首批氢能通勤客车正式投运,申能在氢能交通领域应用的道路上再次迈出坚实一步。
近年来,申能集团持续构建申能特色氢能全产业链。申能能创携鲲华科技、上海氢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氢晨科技,申能是战略股东方)、和浙江蓝能氢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蓝能,申能能创是大股东)等在氢能开发应用上着力推广氢能客车、氢能工程机械,助力矿山、煤矿、钢铁等企业实现绿色发展和低碳转型。
与此同时,申能集团选取全国具有先发优势的区域,与当地政企合力打造氢能综合应用基地。氢能产业链是山西省首批十大重点产业链之一,申能集团目前在山西已与吕梁、长治、大同等地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同鹏飞集团、潞宝集团等山西企业开展密切合作,携手推动氢能产业发展。
临港集团:临港是上海的氢能重镇,在上海多次政策布局之下,临港在氢能产业链的发育方面独占鳌头。临港集团在这样的形势之下,也勇担氢能重任,加快了国际氢能谷的建设。
天津港集团在天津港保税区建设了氢能示范园区。2020年5月,天津港保税区氢能产业促进联盟揭牌成立,同时发布《天津港保税区氢能产业发展工作实施方案(2020-2022年)》。当时,天津新氢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同天津渤化永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内氢能产业链细分领域的多家龙头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天津港保税区初步形成了氢能产业从研发、到生产、再到终端市场应用的全产业链闭环。其中天津新氢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是国家电投集团,天津渤化集团与天津临港控股公司成立的合资公司,主要从事加氢母站建设、氢气的生产、销售及综合应用,储氢技术及储氢装备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企业加氢母站项目一期生产能力2000Nm3/h,年产能1600吨,产品氢气纯度可达到99.999%及以上,满足高纯氢气指标要求和氢燃料电池用氢气质量指标要求。
河北有三家省属国企进入氢能领域,分别是:河北建设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钢集团有限公司、冀中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北建投:旗下河北建投新能源有限公司张掖市甘州区清洁能源制氢综合利用示范项目于今年5月开工,一期制氢规模10MW,年产1600万标方高纯氢气,建设制氢生产线两条、人工合成蛋白生产线吨/年;新建自备光伏电站装机容量20MW,光伏场区用地500亩。河钢集团:是国内氢冶金研发起点较早的企业,河钢早早就开展制氢、储运、加氢和氢能应用等方面的技术创新,谋划氢能全产业链布局。在河钢和北京科技大学共建的实验室的技术支持下,今年5月,河钢全球首例120万吨氢冶金示范工程一期取得圆满成功,这可是氢作为大工业生产能源应用的第一例。光这一个项目,每年就能减少碳排放80万吨,减排比例达到7成以上。
冀中能源:冀中能源谋划构建光伏、风电、储能、氢能等多维互补的新能源产业体系。积极探索四者协同机制,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链融合的新能源发展模式。“集团蓄力在电解水制氢系统制甲醇、制氨,打造‘风-光-储-氢-氨’示范基地,大力推广与实施光热、熔盐、压缩空气储能,电站业务等技术的开发应用。今年2月27日,冀中能源集团与氢能业务布局充分的唐山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书》,双方将在多个方向中展开合作。
内蒙省属氢能企业是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内蒙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包钢集团:旗下近期最受关注的氢能产业链企业就是上市企业北方稀土。北方稀土是国内最大的轻稀土企业,而稀土是非常优良的储氢材料,今年6月13日,由北方稀土技术团队牵头研发的固态储氢系统在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正式亮相,为工业用氢的高效、可靠氢气回收再利用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这一创新技术的问世,被视为开启氢能新时代的重要里程碑。除了北方稀土,包钢还在掺氢管道材料上做文章,提供了一系列优良产品。今年4月,“为西部天然气包头至临河段管道输送项目生产X52MS输送掺氢天然气管道用热轧板卷 1.12万吨。这是包钢集团赢得的首笔掺氢天然气管道用管线钢订单。
内蒙古能源集团:2022年8月,内蒙古能源集团与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就新能源技术设备及相关资源开发建设等方面开展合作进行了深入交流座谈,并共同出席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
在山西,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晋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潞安化工集团有限公司都在氢能业务中有布局。晋能控股:介入氢能领域较早,2021年9月,晋能控股集团山西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双创中心自主创新设计的多联产循环耦合煤制氢实验平台进入调试运行。该平台负责人高磊介绍,循环耦合煤制氢技术首创了直接以煤为能源、以水为原料、以金属氧化物作为供氧载体,制备高纯度氢。自主创新设计的流化床气体阻隔器使固体颗粒流通而气体不流通,实现了循环过程中气固自发分离。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氢能的联结点是氢能运输。2022年2月,山西焦煤集团依托已开通的汾西矿业中兴矿和榆次修文站到国能榆次热电公司两条线吨。在先行先试基础上,山西焦煤将加快完善氢能运煤运行机制,以点带面推进传统物流绿色转型。山西焦煤集团表示将通过氢能运输项目,逐步实现煤炭配送洁净化、低碳化,助力合作供给端、消费端同步降碳。
潞安化工:2019年7月,潞安化工与美国AP签署合资协议,成立了山西潞安空气产品氢能源公司。
陕西氢能采用联合体的形式。2022年12月31日,陕西氢能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陕西氢能公司)挂牌成立。这是陕西省委、省政府着眼全省产业格局和未来发展成立的氢能产业平台,创新采取“合伙企业+平台公司”企业架构和“双GP+双执伙”管理模式,由陕煤集团、延长石油、陕汽控股、陕西有色、国家电投、榆能集团、神木能源集团、榆阳区国资运营公司8家有限合伙人和2家普通合伙人共同设立陕西氢动氢能发展合伙企业出资组建陕西氢能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陕西氢能公司将致力于打造千亿级氢能产业集群、推动榆林能源化工产业绿色低碳转型,预计将于2030年建成1个氢能产业研发、生产、制造基地和1个国家级氢能示范园区,搭建起1万辆氢能重卡运营服务平台,实现每年500万吨氢能供给和产值1000亿元的目标。
兰州兰石重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是甘肃国资委控股的国企,是石化装备领域国内的龙头企业,现在公司大力向新能源转型,在核电、光伏、氢能开始加紧布局。兰石重装表示,致力于构建“制、储、输、用(加)”一体的氢能全产业链发展模式,目前主要设备为制氢、储氢和加氢站装备。制氢领域,公司具体产品有循环流化床加压煤气化制氢装置、POX造气制氢余热锅炉、稳压吸附制氢反应器、工业脱氢反应器等,1000Nm3/h碱性电解水制氢装置正在试制中;储氢领域,公司可研发制造全系列低压储氢球罐和中高压储氢压力容器,45MPa、98MPa多层包扎式高压氢气储罐已完成产品试制;用(加)氢领域,公司具体产品有加氢站用储氢容器、微通道换热器(PCHE)等产品。公司氢能相关产品基本涵盖氢能全产业链。
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是河南有氢能业务的省属国企。平煤神马:今年5月,河南神马氢化学有限责任公司尼龙化工产业配套氢氨项目安装施工和预试车工作分区域同步进行。建设煤制40万吨/年液氨和5万Nm?/h氢气、同时副产硫酸的氢氨装置,项目建设可为尼龙化工、尼龙科技等公司生产提供原料需求,实现原料自给自足。该项目是平顶山市和中国平煤神马控股集团为发展“中国尼龙城”、打通尼龙产业链上游、解决原料氢气和液氨短缺问题而支持建设的大型化工项目,设计年产能合成氨40万吨、氢气4亿标准立方米,计划总投资约33亿元。建成后,可作为中国尼龙城的工业气体供应中心、液氨储运中心、废水处理中心、蒸汽耦合中心,进一步提升整个尼龙产业链的市场竞争力。
河南能源:今年6月26日,河南能源焦煤集团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示范项目开工仪式在开元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举行。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示范项目是焦煤集团加强企业发展顶层设计,推动化工板块转型升级,打好基础与储备长远相结合的重要举措,也是积极储备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技术含量高、产业链条长、带动效果好的项目之一。
作为制造业大省,山东省集聚了山东重工、山东能源集团、潍柴、山东省能源研究院、山东高速、中国重汽等一大批涉氢企业。潍柴集团:牵头建设了山东省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在燃料电池领域的创新能力与产业基础优势突出,建成了覆盖“电化学-单电池-电堆-发动机-动力系统-整车”的全套研发试验台架、样件生产和中试能力。山东高速服务开发集团有限公司:2021年4月,科技部与山东省签署“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框架协议,建设目标中包含“重点打造一条全国领先的氢能高速”。山东高速集团透露,“十四五”期间,计划在青银高速济南东、淄博、潍坊西、高密、青岛等服务区布局6座加氢站,在济青中线座“油气氢”综合站。其中今年6月20日公布了济南东服务区南区加氢站招标公告。
水发集团:水发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是山东省属国企水发集团专注清洁能源主业的一级平台公司,成立于2017年7月,致力于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主业,天然气、供热等民生能源产业,氢能、储能、节能等能源新兴产业,重卡换电、新能源组件回收再利用等再生资源产业,以及绿色建筑、新型材料的投资、开发与运营管理。该公司已经在内蒙等地建立了多个大型风光储氢一体化项目。
中国重汽:中国重汽目前是济南市属企业。在氢能重卡领域,中国重汽已经持续布局多年。其中,企业旗下黄河、汕德卡、豪沃等多平台都已先后推出氢燃料电池车型。去年6月,中国重汽还与潍柴联合发布全国首辆商业化氢内燃机重卡,这也是中国重汽全新一代黄河品牌高端重卡。据悉,它的有效热效率达41.8%,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未来将在港口、城市、电厂、钢厂、工业园区等多个领域实现商业化推广。
安徽参与了氢能产业链建设的国企,包括安徽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皖能集团:今年4月8日,大型煤电机组大比例掺氨燃烧试验在铜陵取得突破,燃煤机组通过掺氨燃烧实现降碳目标的技术可行性得到验证。这一技术就是在皖能电力所属的皖能铜陵发电有限公司300兆瓦燃煤机组进行,大比例掺氨燃烧试验实现了最高掺氨35%的平稳运行,最大掺氨量大于每小时21吨,氨燃尽率达到99.99%。淮北矿业:2022年12月24日,淮北矿业集团驰放气制备高纯氢、DMC项目在临涣焦化举行开工仪式。
江淮汽车:旗下的安凯客车也早就开始了氢燃料电池客车的研发,如今,从7米氢燃料通勤客车、到8.5米和12米氢燃料公交客车,安凯氢燃料客车已经完成了产品系列化布局。
浙江省属企业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和杭州市属企业杭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浙江重要氢能企业。浙能集团:浙能集团加快布局氢能产业,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加快推进加氢站、氢液化工厂和液氢接收站等氢能“新基建”建设,以助力公司早日实现清洁能源转型。2019年
月,与浙江嘉化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战略合作暨液氢工厂项目在嘉兴港区签约,双方将合作开展氢能综合开发利用,共建全国首个商用液氢工厂。浙能集团作为综合型能源企业和浙江省属大型国有企业,在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方面具有强大的技术实力,为项目提供生产流程设计和工艺技术、液化设备装置,并发挥其省属能源企业全产业链优势,依托综合供能站建设,布局覆盖全省的氢能供给网络。
今年5月,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通过与中国航天 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六研究院101所联手,申报的浙江省重点研发项目“大型国产氢气液化关键技术和装备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利用嘉化能源工业副产氢建设的国内首座民用国产1.5吨/天的氢液化工厂,在凝聚氢液化系统关键技术和囊括核心设备的冷箱集成相关设备完成安装后,即将在年内产出合格液氢。
杭氧集团:是杭州市属企业,也是国内氢气产业链重要企业。杭氧于2021年4月成立氢产业发展中心,整合低温领域技术经验、各制造子公司的优势,开展氢能制备、纯化、液化、储运等方面的研究;包括工业尾气高附加值产品回收、氢气液化、液氢储存运输、气氢、液氢加氢站等。
广东有三个市属企业耕耘在氢能领域,分别是深圳的深圳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的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海的广东南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深圳能源:公司积极开展产业研究、规划布局、合作交流及项目落地等工作。已经在内蒙等地开工建设风光储氢一体化项目。公司将会聚焦能源新兴业态发展,积极应对能源革命带来的新需求,力争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方面有所突破,加强对氢能等新兴产业及商业模式的研究开发。今年1月26日,深圳能源与氢蓝时代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氢蓝时代是深圳市氢能与燃料电池的领军企业,双方将在制氢加氢站、氢能燃料电池车等方面展开探索合作。广汽集团:是国内汽车行业涉氢较早的企业,就在今年6月26日,以“科技思变”为主题的2023广汽科技日(GAC TECH DAY 2023)在广州南沙举办。其中,广汽飞行汽车GOVE首发亮相,搭载氢电混合系统的整车、全球首款乘用车氨发动机、N合一集成电驱系统,以及广汽魔方场景共创平台等崭新科技成果也逐一发布。
去年广汽科技日发布的钜浪-氢混动系统,经过一年的研发及验证,成功搭载在旗舰车型广汽传祺智电新能源E9上,成为国内第一款搭载氢混系统的整车。
广东南海产业集团:佛山是国内氢能重镇,历史悠久,产业丰富齐全,在2023世界氢能技术大会开幕式上,佛山南海还被授予“中国氢能产业之都”的称号。广东南海产业集团在氢能产业链建设中参与多个项目。
今年6月27日,仙湖科技与南海产业集团等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书》,拟在广东佛山南海区筹建氢能及氨氢融合新能源技术产业发展平台公司,共同推动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氨氢融合新能源技术广泛应用,建设氢能及氨氢融合新能源技术产业研发制造基地。
广西玉柴机器集团有限公司:在氢内燃机技术多年攻关,今年6月5日,近日,由玉柴开发的首款低成本高效率高可靠零碳燃氢发电动力系统在重庆点火成功。这是玉柴柔性燃料发动机平台成功迈向商业化应用的重要一步,也是我国燃氢发动机示范应用领域的重大突破。福建
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厦门金龙):除了氢燃料电池客车,也在牵引车等车型加大了研发力度。今年5月,在2023世界氢能技术大会上,携4.5吨燃料电池冷藏车与49吨氢燃料电池牵引车参展,展示氢能在商用车上的系列创新应用成果。四川
蜀道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蜀道装备是蜀道集团旗下三家上市公司之一。蜀道装备属于较早开始布局氢能产业的企业,已先后取得了制氢、氢液化、液氢储罐等专利技术,同时拥有加注等成套装备设计、制造一站式解决方案提供能力的企业。目前公司积极推进与氢能行业相关企业的合作,拟分步投资建设加氢站、液氢装置等,加快实现氢能研发成果转化。四川省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今年6月21日,攀枝花市与四川能投签约。根据投资协议,四川能投将在攀枝花市打造氢能全产业链基地,计划总投资30亿元。5月30日,攀枝花市发改委印发了《关于支持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征求意见稿)》,文件拟从制氢产业、氢能储运产业、加氢站建设运营、燃料电池及关键零部件及整车制造等12大方面对攀枝花氢能产业提供扶持政策。对当地氢能发展起到了重要意义,也是吸引四川能投在攀枝花市打造氢能全产业链基地的重要原因。
2022年8月13日,伴随首批庆铃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氢动力商用车签约交付,重庆氢燃料电池产业进入商业化应用时代。其搭载的氢动力系统采用了博世的先进电堆、氢气供给模块、电子空压机以及系列传感器,代表着国内燃料电池商用车的先进技术水平。车辆常用工况点效率、综合路况百公里耗氢量等关键性能方面均处行业领先,特别是功率密度、最高效率等指标已满足我国氢燃料电池商用车2030年技术要求。
正略国资智库微信平台,是由正略集团运营的专业国企资讯、研究和实践推介平台。平台聚焦国企战略、管理和投融资前沿理论和案例,探索国资国企发展正道!本公众号致力于好文精选、精读。如对本公众号有建议或意见,烦请联系我们。
上一篇:百川能源在海南设立氢能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