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氢能网

依托石化工业和汽车产业基础握指成拳 武汉氢能产业冲刺500亿元营收规模

编辑:中国氢能网

依托石化工业和汽车产业基础握指成拳 武汉氢能产业冲刺500亿元营收规模,

吸氢自由能,西北氢能发展,双鸭山氢能  5月20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程寒松教授创办的武汉氢阳能源,拥有独特的氢气储运技术,一举突破了储运这个氢能最大的瓶颈。图为科研人员正在测试研发的催化剂。

  长江日报讯(记者李佳 通讯员左金平 李莹)武汉市是国内最早布局氢能产业的城市之一。18年前,在武汉曾诞生中国最早的燃料电池轿车“楚天一号”,现如今又诞生了国内首款全功率燃料电池乘用车。

  “国内氢能产业加速发展,未来不排除会像动力电池一样出现爆发式增长——据行业推断,风口到来只有不到3年时间。武汉醒得早,但能不能也起得早?”近日,由武汉市停车场及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建设工作指挥部筹备的武汉市氢能企业科技成果推介及应用专题研讨会上,武汉理工大学燃料电池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潘牧的一番话,让大家陷入了思考。

  氢能清洁环保,且可以替代石油、煤炭等传统石化能源。近期,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中,首次明确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了解,比起氢燃料电池不断下降的成本,作为氢能源汽车的“汽油”——氢气的价格却仍算不上便宜,湖北葛化中极氢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飞介绍,这跟储氢运氢成本较高有关。

  而武汉有望在“梗阻”环节突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程寒松正在致力于氢能储运环节攻关。陈飞说,目前,企业也在争取通过拓展“用氢”环节,推动氢能使用成本下降。

  “本土上下游企业握指成拳,将促进降本增效。”武汉理工大学燃料电池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潘牧建议,要依托武汉雄厚的石化工业和汽车产业基础,把“散落的珍珠串起来”,通过联合攻关掌握储运环节核心技术。

  去年发布的《武汉市推动降碳及发展低碳产业工作方案》中提到,重点推动氢能示范应用;今年3月底,武汉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支持氢能产业发展的意见》,到2025年,全产业链年营业收入达到500亿元,氢能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氢能是武汉六大新兴产业集群之一。在氢能应用爆发期前,武汉要修炼好内功,把各个环节走通,这样产量一上来,就能迅速跟上。”武汉市停车场及配套设施建设指挥部有关负责人介绍,除了依靠企业自身发展,政府将积极开展配套支持。如武汉《关于支持氢能产业发展的意见》中提到探索氢能示范应用,未来考虑以公交车、物流车、环卫作业车、渣土车、绿化养护车、通勤车等为重点,在市内推广应用燃料电池汽车3000辆,在省内燃料电池汽车城市群推广装备汉产核心零部件车辆2000辆。

  今后,武汉还将通过搭建更多应用场景,将人才、企业、高校、研发都串联到一起,让氢能在武汉更高效、更安全地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