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氢能网

皖车新动力丨政策+技术+人才……安徽新能源汽车产业跑出“加速度”

编辑:中国氢能网

皖车新动力丨政策+技术+人才……安徽新能源汽车产业跑出“加速度”,

和利氢能,氢能鄱阳湖,氢能拖拉机  大皖新闻讯这几天,合肥首个新能源汽车充电综合体项目开始试运营,近200个车位至少可满足1000辆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需求。截至2023年5月,合肥已建成各类充电设施8.48万个,日均可服务约21万辆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

  充电设施完善的背后,是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日益青睐,这一点从诸多车企的销售数据可见一斑:

  今年上半年,比亚迪汽车累计销量达125.56万辆,同比增长95.8%,其中,6月份销量为25万辆,刷新中国新能源汽车月销记录。而近三年,比亚迪在皖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突破十万辆。

  1—6月,奇瑞集团累计销售汽车超74万辆,同比增长56%,创下历史半年度销量新高;

  1—6月,江淮汽车累计产量为 283271 辆,同比增长 21.03%;

  近年来,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跑出了“安徽速度”:2022年,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量位居全国第7位;2023年1~5月,已跃升至第4位,发展势头迅猛。到2025年,我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培育将取得突破性进展,产业生态全面建成,自主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

  时间回到1968年,一辆2.5吨载货汽车在巢湖汽车配件厂(“江汽集团”前身)诞生。这辆“皖产第一车”不仅填补了我省汽车工业的空白,也拉开了汽车大省的建设序幕。到了2009年,江淮汽车推出第一代新能源车iEV1;2010年,江汽集团首批585辆纯电动轿车在合肥示范运行,开启了中国纯电动汽车产业化先河。

  从第一台汽车,到第一台新能源汽车,我省走了40年余。在此后的十多年里,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一路高歌猛进。

  数据显示,我省新能源汽车产量逐年攀升,2021年达到25.2万辆,创历史新高,居中部省份第一、全国第四。近3年来,我省汽车产量一直保持20%以上的增速。2022年,新能源汽车产量为52.7万辆,占全国的7.5%,居全国第七;汽车出口57万辆,占全国的18.3%,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超1.5万辆,同比增长6倍。

  能够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版图中占有“一席之地”,得益于我省汽车产业的坚实基础。从全国来看,我省是汽车制造业起步较早的省份之一,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现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产业规模国内领先。

  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1月,“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正式启动,合肥市位列其中。其实,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起步远远早于2009年:1999年,奇瑞成立了“清洁能源汽车专项组”,是最早布局新能源的中国车企之一。继2009年江淮汽车推出第一代新能源车IEV1之后,奇瑞也在2010年推出了自己的第一代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核心技术是关键。目前,我省不仅掌握了电池、电机、电控核心技术,还在智能化技术上取得突破:在环境感知、决策控制、车载计算平台、车联网、高精度地图及信息安全等多个领域,集聚了50多家行业优质企业,基本覆盖智能网联产业链核心环节。

  截至目前,我省已集聚了比亚迪、奇瑞、大众、蔚来、江淮、长安、汉马等7大整车企业,形成开放协同、互利共生的产业发展生态圈。同时,拥有国轩高科、中创新航、中鼎集团、大陆轮胎等零部件生产企业;长鑫存储、晶合集成等芯片龙头企业。站在新时代的风口,我省将“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列入全省大力发展的十大新兴产业,众多车企紧抓核心技术,彰显创新力量。

  “再难不省研发”。奇瑞集团每年将销售收入的7%左右用于研发投入,已累计授权专利1.7万余件,连续9年位居全省发明专利百强排行榜首位。从解决发动机、变速箱、芯片、软件、算法等“卡脖子”技术,到成立50个研发技术委员会、12个制造技术委员会和300多个瑶光技术实验室,开发各类场景下需求的产品,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

  从谈判到签约用时仅23天,从签约到开工用时42天,2021年7月,比亚迪落户合肥。2022年6月30日,比亚迪合肥基地第一台整车下线,刷新汽车行业纪录。比亚迪牢牢掌握三电(电池、电驱、电控)核心技术,凭借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CTB电池车身一体化等颠覆性技术,迎来了全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合肥工业大学是我国最早设置车辆相关学科专业的高校之一。“汽车工业三分天下,合肥工大独占其一”的说法在业界广为流传。多年来,该校攻克了一批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领域技术难题,相关成果应用于奇瑞、江淮、蔚来等数十家汽车企业。学校连续两年在我省揭榜挂帅的9个项目中牵头主持4项,位居全省第一,其中,汽车领域相关项目均由合工大承担,为解决我省汽车领域企业和行业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与此同时,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在智能网联汽车的自动驾驶关键技术取得突破;科大讯飞在语音交互、视觉交互、多语种语音语言等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国内领先;中电科38所已实现基于毫米波雷达的智能驾驶环境感知系统量产化应用……一个又一个科研成果,助力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近期,安徽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强化创新引领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完善我省建设新能源汽车强省的顶层设计,成为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指导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2017年8月,省政府印发《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发展和推广应用若干政策》(皖政〔2017〕110号),重点对研发创新、招大引强、企业成长、市场开拓等领域给予支持。

  2022年2月,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厅联合印发《安徽省“十四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提出构建以合肥、芜湖新能源汽车重大新兴产业基地为全省汽车产业核心发展区,探索构建跨城市的区域产业协同机制,打造“合肥—芜湖”双核联动、相互促进的一体化创新产业链。同时,发挥马鞍山、安庆、滁州、阜阳、淮南、宣城、六安等地商用车、汽车零部件及氢能发展优势,培育形成各具特色和竞争优势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

  2022年8月 ,省发展改革委印发《支持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提质扩量增效若干政策》,从研发创新、项目招引、市场开拓、做长做宽产业链、推广应用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支持政策。

  经过多年发展,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完整,拥有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技术和前、中、后段整车制造和销售服务能力,形成了包括芜湖、合肥等地的产业集群。当前,合肥市正全面实施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三位一体”布局,加快建设新能源汽车发展引领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之都,2023年整车产量有望接近100万辆。

  汽车产业也是芜湖市最大优势、最大支柱产业。今年前5个月,芜湖汽车产量35万辆,占全省一半以上。力争到2025年,产值突破100亿元的产业链企业达到4家,规上工业企业450家以上。六安市抢抓智能电动网联汽车发展“新风口”和合肥打造“中国新能源汽车之都”机遇。截至今年5月底,六安市已签约智能电动网联汽车配套产业项目160个、总投资1032.5亿元,已开工项目98个、总投资558.3亿元,并获批加入全国首轮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汽车产业面临的竞争已到达白热化阶段,机遇和挑战并存。在新一轮车企重新洗牌的大变革中,我省车企从未停止脚步,为安徽打造有全球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添砖加瓦。

  2023年6月21日,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推进大会召开,明确了“推动全省汽车产业尽快迈上万亿级新台阶,推动我省从汽车大省向新能源汽车强省迈进”的新目标。未来,在加快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三位一体全产业链共发展新格局中,我省将继续巩固和提升整车企业龙头的带动作用,推进资源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重点支持省内整车企业加大新能源汽车产品布局力度,引导企业加快现有车型更新换代和精品车型设计开发。

  而在以往最容易被忽略却至关重要的“后市场”领域,我省也铆足了劲:加快构建城乡一体的汽车销售和售后服务网络,完善二手车技术检测和评估体系;对接新能源与智能汽车后市场联合创新平台,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组建混合所有制的全省充换电基础设施和综合服务平台投资运营公司,努力打造全国性的充换电基础设施综合服务平台……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步入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有机协同的保障措施必不可少。依托中国科大科技商学院、合肥学院大众学院等院校,采用双元制、订单式培养汽车产业高端应用型人才,加大尖端人才和优秀团队招引力度;通过政府平台基金和金融监管方面的供给侧改革,推动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有机融合;鼓励奇瑞、江淮、蔚来等品牌加速国际化发展,建立差异化发展战略与路径……种种举措,在全省形成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也必将助推安徽成为具有全球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智车强省”。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有奖征集新闻线索,可以是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一经采用将给予奖励。

  报料方式:新安晚报官方微信(id:xawbxawb),大皖新闻“报料”栏目,视频报料邮箱(),24小时新闻热线

  如文中采用图片无法联系上作者,请通过与本网联系,提供姓名、联系电话、银行卡号、开户行信息和地址,以便支付稿酬。

  安徽还做优企业群,鼓励传统车企加快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布局,加速构建多元化布局、高端化牵引的产品矩阵,加速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生态化转型升级

  汽车产业是安徽优势产业、支柱产业,产业基础完备,产业能力强,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据介绍,截至目前,安徽省财政已累计安排资金超过40亿元、累计争取国家补助资金222.3亿元,全力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目前安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集聚态势初步显现

  这些安徽新能源汽车产业中的代表性整车企业参会,并就“安徽如何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