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结构调整 氢能产业推动能源系统绿色低碳转型,
奥扬氢能,氢能考试标准,氢能烧吗 充电更快、污染更小、续航更强……在众多行驶在大街上的“绿牌车”中,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潜力被业界普遍看好。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根据全球氢能权威组织国际氢能委员会的预测,到2050年,氢能将占全球能源需求的18%,市场规模将达到2.5万亿美元。
多位专家在接受人民网财经采访时表示,2022年是氢能及燃料电池行业的爆发元年,载货量大、行驶距离远且使用频率高的商用车被认为是氢能源的最佳使用场景。助力能源结构转型和能源安全,氢燃料电池汽车更有助于实现“双碳”目标。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66.1万辆和260万辆,同比均增长1.2倍,仅上半年产量就已超去年全年,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明显提速。
对于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亮眼成绩,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认为,一方面是因为各地的支持政策相继落地;另一方面是因为相关配套升级,比如,在一些区域,开辟了专门的氢燃料汽车运行线,完善了加氢站等基础设施。
近来,多地密集出台与氢能相关的产业政策或相关措施,支持氢燃料电池行业发展。
上海提出,到2025年,建设各类加氢站70座左右,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突破1万辆,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浙江提出,到2025年,浙江省重点区域产业化应用将取得明显成果,在公交、港口、城际物流等领域推广应用氢燃料电池汽车接近5000辆,规划建设加氢站接近50座;辽宁提出,到2025年,燃料电池车辆(含公交车、乘用车、重型卡车、牵引车、环卫车等)保有量达到2000辆以上,建设加氢站30座以上……
今年3月,《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出台,明确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氢能产业是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我国五大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建设加快推进,多地建立起推进氢能产业发展的财政支持政策体系。
业内专家认为,按照当前车价和补贴力度测算,氢能为龙头企业带来的利润可以达到数亿级别。在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中国氢能市场极为广阔。
在北京、海南两地举行的2022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张玉卓介绍说,我国氢能产业市场规模全球领先,产业链正由燃料电池汽车单点突破迈向多元应用场景的系统提升,氢能产业正在处于规模化前夜。
氢燃料电池车产业未来会怎样发展?相关数据显示,当前,商用车保有量占我国汽车保有量的12%左右,然而它贡献的碳排放量却占55%。这意味着,提高新能源商用车的渗透率是具有重要意义的行业举措。另一方面,相比于纯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在大载重、长续航和高强度的应用场景中具有先天优势,也适宜从商用车入手推广普及燃料电池技术。
今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期间,1000余辆燃料电池汽车实现了大规模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行,证明了燃料电池汽车在冬季零下20摄氏度情况下应用技术和经济的可行性,以氢燃料电池为重点的商用车电动化未来可期。
据介绍,目前新能源商用车最有可能会通过换电模式来解决续航和补能效率短板,而未来一段时间则会呈现多种技术路线并存的局面,氢燃料电池是长期趋势。
不过,这一蓝图的实现还需要创新能力、技术装备水平和产业链配套等多个方面的支持完善。清华大学能动系助理研究员朱建忠在接受人民网财经采访时称,目前国内已出现极板关键材料和量产一次性模压成型的核心技术突破,以及氢燃料电池叉车批量生产和商业化运营等一系列喜人成果,但仍需深化技术攻坚。
根据相关测算,当前每辆氢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平均单价远高于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的电池成本,制氢成本仍较高,碳纸及质子交换膜等核心部件技术研发还需加快推进国产化进程。
2020年9月,中国明确提出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目标,“双碳”目标为氢燃料电池汽车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发展氢能与燃料电池是能源交通行业低碳转型的重要选择之一。”科技部副部长张雨东在采访中表示,大力发展氢能和燃料电池不仅有助于交通行业早日实现“双碳”目标,还有助于加快我国能源结构调整,保障能源安全。
2022年2月以来,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产业链成本压力向下游传导,被迫上调新能源汽车销售价格,车企和消费端都承受了很大消化成本的压力,能源安全再度成为全球焦点。
而绿色低碳转型的脚步同样不能放缓。国家能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任京东表示,能源发展既要保障安全,也要推进转型。近十年,我国的能源消耗强度累计下降了26.4%,探索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未来,如何在“双碳”目标和能源安全两大背景之下推动氢燃料电池车全产业链发展,张雨东表示,还需要继续提升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的能力和水平,强化氢能与燃料电池科技创新整体布局,为构建科学有序的氢能产业链格局提供全方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