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氢能网

2022年中国汽车盘点:进军欧美喜忧参半

编辑:中国氢能网

2022年中国汽车盘点:进军欧美喜忧参半,

福田氢能公交,新研氢能投产,氢能油骗局  20年前,中国整车出口才2万辆,现在已突破200万辆,中国汽车出口逼近世界第一的日本。20年前中国出口汽车别人叫“称重卖铁皮”不是关系好的国家不乐意要,但今时已不同往日了,中国正在从产品出口到产业出口的蜕变。

  汽车出口所带来的内涵远超汽车本身,不仅会带出去产品、品牌和产业链,更涉及广泛的服务、管理模式、贸易、物流、文化交流,甚至国家形象。

  中国既是多年来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国,如今也即将成为最大的汽车出口国,内需与出口两旺,这在国际上并不多见——汽车出口大国一般要符合两个条件:一个是本身产业结构完善、产能强劲,另一个是本国市场不能过于庞大,以至于本国的产能无法溢出。这就是为何汽车生产大国日本、德国、美国、中国、韩国里,常年位居出口前列的是本国市场相对有限的日德。

  但是中国很显然就是这个例外,中国得益于较为完善的产业结构后发的汽车工业建设优势,以及近四十年来的经济高增长都为汽车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特斯拉在中美关系紧张期还能在中国上海建厂,无疑说明了中国汽车强大基础的吸引力。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1-11月汽车企业出口的278.5万台汽车中,80%为乘用车(225.1万台),这其中,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为26%——59.3万台。这个比例和国内的渗透率是一致的。

  2022年是中国汽车出口大年:今年1-11月汽车企业共出口278万台,同比增长55%;其中,新能源车型的增长为100%。按这个趋势,今年全年中国汽车总出口量肯定会超过300万台,又会达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更为不同的是汽车出口从友好的亚非国家开始全面布局,从海关的数据可以看到,今年这些出口的汽车主要去到的区域是:墨西哥(19.6万)、智利(19.2万)、沙特(17.9万),还有欧洲的比利时(16.2万)和澳大利亚(11.8万)。

  可以看到进入欧洲市场的汽车销量并不低,而欧盟的汽车认证门槛正是全世界最高的地方,欧盟委员会强制其成员国使用的整车、安全零部件及系统认证,只有通过认证的汽车产品才能在欧盟市场销售,在这方面欧盟也是不断调整和提高这个要求。足以说明中国汽车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已经不能轻视了。

  而在欧盟新能源车进口中,21年纯电动汽车中国是欧盟进口电动汽车最大来源国,占43%,其次是韩国(20%)、美国(17%)和墨西哥(10%)。当我们还在唱衰自家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时候,欧洲已经用脚投票来告诉你哪个好哪个坏。

  我们认为中国汽车的标签,是从性价比到新能源。前几年,我们的燃油车出口时,综合了日韩汽车的特点,质量不错,功能很多,所以主打的是性价比。

  近两年,新能源汽车是中国汽车出口的一大亮点。中国车企在欧销售的绝大多数产品是插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等新能源汽车,上汽名爵跻身新能源汽车销量前20强。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至挪威、比利时、英国、德国等市场。

  这都是实实在在的变化,不是什么纸面繁荣。在新技术研发的推进和政策支持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出口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这主要是由于,中国在世界新能源汽车市场所占的份额已达 67.2%,意味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主力。

  曾经我们汽车工业底子薄一直是以“技术换市场的路子”,欧美车企并不满足于简单的出口卖车生意,寻求建厂、跨境品牌合作、共用技术,比如车型平台等。当然他们的技术下放是有代差有条件的,但也一定程度上为我们奠定了汽车工业基础。

  现如今完全反过来了,我们并不满足于简单出口至欧美市场,不仅要输出技术也要输出产能。

  反倒是德国主动要找中国自动驾驶技术公司地平线合作,特斯拉把电池大量订单交给宁德时代生产,而我们的企业也选择了主动走出去,比如宁德时代本月在德国电芯生产已经正式生产,吉利汽车成立了海外业务管理中心,计划到2025年将海外销量提升到60万辆,是目前的5倍左右。比亚迪在9月8日在泰国签署了土地认购、建厂的相关协议,在泰国全资建设首个海外工厂,年产能15万辆,计划于2024年投运。

  当然现在是全球汽车产业大调整的时代,有很多机会也有很多现实的困难。中国可以算汽车大国但是距离汽车强国笔者觉得还是有些距离。多年以来,虽然中国汽车市场占据全球三分之一的销量,但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却始终处于低位。《中国汽车报》统计的全球百强零部件企业排名显示,2020年仅有一家中国企业跻身前十,而前50名除了5家是中国企业之外,其余几乎全是欧洲、日本、美国企业。

  但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强弱,也随着整车企业的兴衰而变动。根据日经中文网的整理的百强榜单,从2000年到2020年,由于美国传统车企走下坡路,世界零部件前十的名单中,美国企业的数量从6家减少到1家;而随着大众集团的上升,前十名单中,欧洲的零部件企业从2家增加到5家。

  我们不能一说起来汽车零部件企业就知道宁德时代,我们也不能只有宁德时代。宁德时代是很牛但是上游矿山话语权并不在我们手里,囤矿并不能变成狗大户。在下游市场也一直有电池路线之争之前是锂电池好还是碳酸锂电池好,现在是液态电池好还是氢能源好,市场一直在变化,今天高朋满座明天就可能鸟兽散。

  有些媒体一看到二线电池企业起来跟宁德时代竞争就觉得可能会浪费资源重复建设,但是不要忘了宁德时代正是市场的选择捧起来的,而不是政策呵护起来的,多样化采购对上下游企业都是非常有必要和关键的。要想保持市场竞争力,就必须容忍一定程度上的竞争和浪费。

  随着国内汽车行业白热化的淘汰赛,我们的技术实力也得到提升,中国零部件企业正加速进口替代,抢夺市场份额。比如车载抬头显示器(HUD),国内市场此前由日本精机、电装、大陆集团等企业主导,2021年上半年,中国零部件企业华阳集团出货量则一跃成为第三,市占率达到24%,与日本精机和电装相近。

  丰田汽车采购负责人白柳正义2020年说,由于中国企业的竞争,丰田的配套企业这些年越来越艰难;原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辻村春树说,“相比起电动车浪潮带来的改变,中国企业的竞争的威胁更大。”

  在激光雷达、自动驾驶芯片、一体成型压铸件等领域,中国企业也崭露头角。新能源车销量提升、新技术应用、水平分工发展,都让中国零部件企业有机会与国际巨头站上同一起跑线,其未来表现值得期待。

  中国车企出口也不是照搬国内经验就行了,中国车企出海需要思考的,不仅是销售自己的产品,还有如何经营品牌、提升附加值。汽车出口本身也有几个层次:整车出口、CKD(Completely Knock Down,即全散件组装)散件出口继而当地组装、海外建厂生产,随着生产环节越来越多留在消费国,出口的合作层次才会逐渐加深。

  国内车企有些可能是刚走出去不久,往往选择委托代理的方式跟海外企业合作销售。但这样往往导致销售和售后服务网络布局不合理,配件供货周期长、售后服务相对滞后、宣传力度不大等问题,造成品牌影响力不高。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德国人买车往往习惯于订车能有具体的时间表,而不是像国内某些车企交付时间含混不清一会说几周一会说几个月,等市场热度下去你再拿出来卖还有什么用。

  海外市场真的不可以一键复制。中国车企,目前是通过在中国的产品力开始往外扩展,产能的投入往往带来销量的提振。从长远来看,随着中国车企的扩张,后面也需要通过响应当地市场的需求因地制宜,不能只满足于整车出口,才能实现海外销售长期增长。

  有人说中国新能源汽车这几年的高增长有一半都是政策补贴带来的,至于是不是一半笔者不好说,但是政策补贴如果取消,真的会导致增量一定程度上下滑。比如国家对新能源乘用车的购置补贴政策将于2022年12月31日终止,很多依靠补贴的新能源车品牌日子就要不好过了。

  我们也要看到下半年市场又迎来一波降价潮淘汰赛,比如特斯拉下调Model 3和Model Y两款车型价格,零跑汽车推出最高1.2万元的优惠,小鹏汽车降价幅度最高达2万元,赛力斯与华为合作的AITO问界推出约3万元的优惠,福特电马降价2万元以上,奔驰纯电系列车型指导价下调了5万元。

  从整个产业来说,新能源车产业还在不断扩张,销量在增长还远未到终局之战,在这个过程中激烈竞争是好事,能淘汰掉很多本身质地不好的企业。淘汰掉行业里的落后者,也就能把过剩的产能出清,像电池原料价格也就会回落,让产业更加健康。

  在汽车出口上,我们也不宜盲目乐观。首先,欧洲发达地区受到欧洲央行加息、俄乌冲突、能源供应短缺的影响,汽车市场前景愈发不确定。

  欧洲地区汽车销量2021年上半年增长27%,下半年却下滑18%,2022年上半年继续下滑14%,2022年8月略有恢复,结束了连续13个月的下滑,实现了3.4%的微弱增长;其新能源车销售也在降速,同比增速从2021年上半年的157%,下滑到2022年上半年的9%。在东南亚以及拉美市场变数就更多了,这需要车企深入当地市场提前研判,什么时候进入以何种方式进入怎么应对各种冲突和麻烦。

  总的来说,2022年,汽车市场迎来属于中国的大变局,总的来看有以下可喜的趋势,新能源车市场占有率加速上升;中国品牌全球竞争力提高;全球汽车产业格局调整深化,中国车企位次提升;中国零部件企业显现崛起势头。

  2022年对汽车行业来说是个大年,大部分车企不管怎么说都喝到汤了,我们在看到新能源车市场占有率加速上升和中国品牌全球竞争力提高的同时,也要注意到不确定性在未来逐渐放大,一是补贴退坡的影响,二是全球经济放缓大背景下汽车作为大宗消费品前景堪忧,三是汽车行业竞争正在白热化,一款车型打十年在今天已经不太可能,资本市场已经从炒作预期增量转变成炒作盈利增量。

  或许明年汽车行业会迎来更残酷的市场淘汰赛,或许还能再高增长一年,但当不确定性和风险逐渐来临就不能当鸵鸟了,我们需要的不是外面一句中国汽车真好,而是能够长期持续下去在海外生根发芽。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首席商业评论”(ID:CHReview),作者:做镜观天,36氪经授权发布。

  在这危机与转机并存的一年中,各行各业都经历了太多的变化。36氪的特邀作者们,试图从行业、公司、从业者们各个方面的变化,还原2022这一年的行业整体情况,并对未来发展方向做出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