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氢能网

国鸿氢能赴港为A股IPO不顺的氢能源行业开辟“第二战场”?

编辑:中国氢能网

国鸿氢能赴港为A股IPO不顺的氢能源行业开辟“第二战场”?,

氢能磁悬浮,氢能爆发,吴忠市氢能  11月22日,国鸿氢能科技(嘉兴)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鸿氢能)向香港联交所递表,寻求港股主板IPO,独家保荐人为华泰国际。继2020年8月,“燃料电池第一股”亿华通(688339.SH)登陆科创板后,近两年氢能源企业在A股的IPO之路遭遇了不少坎坷,先后有重塑股份、国富氢能撤回申请文件;捷氢科技6月28日获受理后经过一轮问询,9月30日起也因为财务资料过期而陷入停滞。

  如今国鸿氢能将目光投向中国香港市场,加上此前递表联交所寻求A+H上市的亿华通,若两者能够得偿所愿,或许可以为氢能源行业内其他公司打开登陆港股的“第二战场”。

  虽然国鸿氢能递表港股可能为氢能源企业上市开拓新的思路,但这些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同样不容小觑,在各个公司的招股书中,一些共性的缺陷都有迹可循。

  国鸿氢能主营氢燃料电池电堆和电池系统,产品广泛应用于公交、重卡、物流车等交通工具以及分布式发电和备用电源发电。根据招股书,2021年公司的燃料电池电堆出货量占中国市场份额的24.1%,配备自产电堆的燃料电池系统在国内市占率为21.2%均排名第一。

  据此数据,国鸿氢能应该说在国内的氢能源行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市场地位,但即便如此,公司的财务数据却并不好看。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国鸿氢能分别营收3.66亿元、2.27亿元、4.57亿元、1.9亿元;但期间公司却累计巨额亏损,除了2019年净利润为2123.8万元,2020年至2022年上半年净亏损分别达到2.21亿元、7.03亿元、1.51亿元。

  如此算来,国鸿氢能在报告期内累计净亏损超过10亿元。并且,这并非国鸿氢能的个例,整个氢能源行业几乎都深陷亏损的泥沼。根据亿华通各期财报,从2019年到2022年前三季度,其累计净亏损超过2亿元;捷氢科技、国富氢能,在2019年至2021年分别合计净亏损1.88亿元、1.5亿元。

  持续的大额亏损很大程度上也成为氢能企业在A股IPO过程中被交易所重点关注的项目。比如,同样是主营燃料电池系统的重塑股份,在首轮问询中被交易所要求解释亏损原因,重塑股份从股份支付、研发费用高、补贴和政策影响下应收账款账龄较长导致计提等方面进行了回复。

  持续的亏损也是许多投资机构对氢能源行业关注度较低的原因之一,有私募基金从业者向银柿财经表示,他们认为氢能源距离实现商业化和企业盈利还有较长的周期,因此对该行业研究不多,主要精力还是放在光伏、锂电池等领域。

  重塑股份在回复交易所的问询时提及,公司亏损的原因一部分在于“受燃料电池汽车行业补贴政策等因素影响,公司应收账款账龄整体较长,重塑科技相应计提应收账款减值损失,金额逐年增加”。

  重塑科技冲击科创板时,截至2020年末其应收账款期末余额高达10.82亿元,其中逾期的有5.13亿元,占比47.38%,重塑股份的说明显示,这种情况的产生一定程度上是由于燃料电池行业整体资金链紧张,以及行业补贴政策影响导致公司回款周期较长。

  客户没法按时付款的情况也发生在捷氢科技身上,根据对首轮问询的回复,捷氢科技在2021年末的应收账款余额高达5.7亿元,到2022年7月有近3000万元应收账款逾期。

  亿华通在科创板上市时,不仅要面对应收账款无法收回的风险,还要受到下游客户资金链爆雷的创伤,2019年,因为大客户申龙客车母公司债券违约,亿华通对申龙客车近3亿元应收账款计提坏账近5000万元,客户中植汽车母公司存在退市风险导致亿华通对其应收账款计提1500万元。

  国鸿氢能在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的贸易应收款及应收票据从3亿元增长至6.47亿元,周转天数也从222天增加到769天,可见,客户付款难、账期长是氢能源企业普遍要面对的难题。

  从氢能源企业的招股书来看,燃料电池的售价和成本在近几年都呈下降趋势;根据国鸿氢能招股书,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其燃料电池电堆平均售价从3440.7元/千瓦下降至1554元/千瓦,燃料电池系统平均售价从1.52万元/千瓦下降至4417元/千瓦。

  “虽然燃料电池价格近年来有大幅下降,但是与动力锂电池相比仍然高出很多”业内人士向银柿财经表示。根据财信证券研报,2021年底,国产三元(电池包)的售价约为1000元/Kwh,国产方形磷酸铁锂(电池包)则不到900元/Kwh,而国鸿氢能招股书显示2021年中国燃料电池电堆的价格约2400元/Kw,燃料电池系统约5100元/Kw,这就高出动力锂电池很多。业内人士认为,燃料电池电堆的价格降至1000元/Kw的时候其经济性或许才能显现。

  在氢能源企业A股IPO不顺的背景下,国鸿氢能开始赴港上市的征程,或许能开辟出一条对接资本市场的新路径,但是持续亏损、资金吃紧、经济性不足对于整个氢能源行业来说仍然是道道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