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氢能网

中国第一美国第八”这个领域让拜登很沮丧

编辑:中国氢能网

中国第一美国第八”这个领域让拜登很沮丧,

氢能是,桦榕氢能集团,化学氢能  凤凰网财经讯 12月29-30日,由凤凰网主办、凤凰网财经承办的“2022凤凰网财经峰会”召开,本届峰会以“中流奋楫”为主题,盛邀政商学界近40位顶级嘉宾,就当前复杂局面中,如何激发经济活力,如何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进行深度探讨,为全球及中国经济发展建言献策、贡献力量。

  洪泰基金创始合伙人、董事长盛希泰发表了题为《全球投资的新方向:2023看中国》的演讲。他认为,2023年整个全球的经济增长,包括投资的方向一定是看中国的,新基建、高技术产业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新的主要拉动力。盛希泰做了一个比较,2009年的4万亿,可能有60%-70%投向了房地产等领域。而2022年的4万亿,绝大部分投向了高技术产业。这鲜明反映了中国的发展阶段、政府导向和政策取向的不同。

  相关产业链迎来弯道超车,这是新机遇的第一条。以新能源领域为例,盛希泰表示,新能源汽车产业使中国一步跨过了发动机时代,弯道超车,在全世界独占鳌头。目前为止,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比例达到三分之一,按照这一发展速度,2023年有可能达到全国汽车保有量的50%。盛希泰提到,美国总统拜登去年5月份视察福特汽车时说了一句很沮丧的话:“现在中国第一,美国第八,整个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电车,中国垄断了。”

  “整个全球新能源汽车的份额里面,中国占了将近60%,日本仅仅占了不到1%。并且在出口方面,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出口汽车的数量已经超过德国,仅次于日本。我相信按照这个速度,明年超过日本也就在眼前,这是非常了不起的。”盛希泰说。此外,氢能、锂电等领域也具备全球的先发优势,将重塑全球的竞争力;光伏、风电同样在全世界独占鳌头。

  盛希泰指出,未来投资的新方向、创新资本集中流向硬科技领域,是非常明显的。新能源汽车、储能和锂电等行业成为吸金王,并且会延续很多年。此外,由于半导体在全球缺乏竞争力,所以半导体、芯片将是举全国之力解决的首要问题。

  这些产业的热度,从资本市场也可以略见一二。盛希泰提到,目前为止,A股突破了5千家,尤其最近两三年新增了一千多家企业,绝大部分分布在高新技术领域,信息技术、材料、医疗等领域。“2022年A股成为全球的募资王,2022年A股的募资额占全球的比重达到51%,这个数据是很不可思议的。A股的深度为整个投资行业提供了很大的信心支撑。”他说。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叫做全球投资的新方向:2023看中国。这个题目起得很霸气,也可能特别符合2023年的实际情况。以中国的增长潜力,以中国人的智慧和勤劳,包括2022年这么一个凹地要填平补齐,我觉得2023年一定会迎来一个非常新的局面,再加上今年开的二十大,还有经济工作会议,有很多新的非常鼓舞人心的提法,我想2023年整个全球的经济增长,包括投资的方向一定是看中国的。

  首先看世界,我们叫动荡蕴新机。形势很复杂,这就不用多说了,看朋友圈都能看得到,地缘政治紧张,全球经济衰退,这两个红框基本上就说明全部问题了,并且短时间内难以改变。你就会注意前天和昨天,你就会注意到普京总统去了白俄罗斯,乌克兰总统去了美国,这个政治经济的格局非常明显,这种情况2023年有一些不可测的因素。

  全球投资人的信心应该说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低的,应该是全球的通胀,整个经济的时速在这么多年以来是没有过的。但是不管怎么说,大家很多西方国家,我们一般叫美西方对中国寄予的期望值很高。最近德国市场研究机构就称,当前全球经济中唯一的稳定点就是中国。

  资本市场震荡下行,多重风险因素带来持续的不确定性。这个是显而易见的。美股经过这么多年牛市以后,2022年也是有一个比较大的下探,中国的沪深指数,上海和深圳也是2022年二级市场颓势没有改变,3000点上下震荡,这个也是很大的不确定性。但是这里加一句线年中国的A股股市还是充满信心的。发达经济体增速放缓,但是新兴市场经济体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新的引擎。我说2020、2021年中国特别牛,几乎全世界一支独秀,使得中国跟美国的距离严重地拉近了很多,我们达到美国体量的78%,这个比例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经济体曾经达到过,达到美国的这么一个高的比重。2022年,其他的新兴经济体国家像印度、越南等经济增长都很快。这会改变世界原来单极化的局面,中国过去20年对美国很大的冲击,那么新的经济体国家也会崛起,对美国也是一个很好的制衡。

  全球投资机构看多中国资产。反正最近尤其疫情放开以来,几乎国外所有的投资机构对中国的看多持续的加注,就认为中国经济2023年表现都很强劲。大家看一下这个指数图也非常的明显。

  这一页PPT我觉得更需要大家去认真关注的就是平时光看朋友圈你会觉得外资都撤走了,都远离中国,但是你一看我这两张图表你会发现,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这是一个很大的反差,所以这也给我们的正统媒体,我觉得要跟上,在宣传方面。你看2022年我们这么困难的情况下,1到11月份,我们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增长了17.4%。其中高新技术领域吸引的外部投资增长将近60%,这个数据是非常可观的。包括像欧盟、韩国、德国对中国投资的增长都差不多翻了一番。而这些数据跟我们朋友圈看到的这些自媒体的数据是很不一样的。所以我们的主流媒体怎么样发声也是提出一个新的思考。

  第二个方面,看中国:否极显曙光。露出了曙光非常明显。当然尽管显了曙光但是经济增长短期内依然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以及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这个因为惯性的原因,尤其2022年,我们各方面都不太好,所以要一下子转正,转到正向的一个带动力还是需要时间的。

  弱消费加高存款影响内需的关键因素有待长期修复。就是2022年我们消费市场面临三大挑战,疫情冲击,收入制约和信心不足。尽管疫情的冲击基本上快结束了,但是弱消费加高存款的格局短期内难以改变。核心原因是什么?信心不足,另外收入制约,没有钱怎么消费呢?所以你会发现最近的经济工作会议里面对启动消费提到一个很高的高度来论述,但是收入制约这一点短期内难以改变。

  在这我要大书特书一下经济工作会议,我觉得很多提法力度之大是前所未有的。这是很大的一个基本面,这个基本面在支撑着今天我讲的其他内容的延展开。尤其是对民营企业的论述,坚定的支持。我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最大的看点除了房地产我们要重新的重视,除了平台经济要充分发挥它的活力,包括重新思考教育,民办教育的定位,除了这些因素之外,最核心的我觉得应该是对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这种论述。包括反复提的尊重市场规律,包括有一个提法叫从制度上和法律上把国企和民企平等对待要落实下来。还有一句话就是非常有力度,依法保护民营企业的产权和企业家的权益。我想这个提法,我认为是最起码过去十年以来最大力度的提法。这为后续的经济展开提供了一个最大的基本面的支持,当然我们这里面支持民营企业必须支持。

  我们经济增长主要的驱动力是什么呢?不能靠传统的,而是靠新基建、高技术产业,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的主要拉动力。这里面我们做了一个比较,2009年4万亿,金融危机之后和2022年的4万亿,它的去向有很大不同。你会发现2009年的4万亿其中去了房地产之类的接近到了60%、70%的水平。而2022年的4万亿绝大部分到了高技术产业,这是很大的不同,明显看出中国的发展阶段,也明显看出政府的导向,政府的政策取向是什么。其中新能源和通讯设备,汽车产业链相关支撑了中国经济以来主要的工业增长。新能源汽车特别显眼,今年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达到600多万辆,已经超过去年全年的两倍。

  新能源以及相关产业链迎来弯道超车,这是新的机遇的第一条。这里边我们中国过去30年,其实我认为在产业领域一个最大的失败就是汽车产业。我们汽车产业基本上都是国外合资的,N多的钱都被老外赚走了。我们根本没有迎来一个真正的以市场换技术。我们的汽车发动机问题仍然没有解决,但是新能源汽车使得中国一步跨过了发动机时代,真的是弯道超车,在全世界独占鳌头。你发现过去十年,我们还有一个弯道超车的例子,就是移动支付。我们移动支付一步跨过美国的信用卡时代,但是新能源汽车跨过发动机时代,它的伟大意义更加了不起。你看美国总统拜登去年5月份视察福特汽车的时候说了一句很沮丧的话,现在中国第一,美国第八,整个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电车中国垄断。今年目前为止,我们的新能源汽车在中国的比例达到了三分之一,这个数据非常了不起。按照这个发展速度,2023年有可能达到全国汽车保有量的50%,这个数据很可怕,一步进入了真的新能源汽车时代。并且我们在全世界独占鳌头,我们整个全球新能源汽车的份额里面中国占了将近60%,日本仅仅占了不到1%。并且在出口方面,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出口汽车的数量已经超过了德国,仅仅次于日本,我相信按照这个速度,明年2023年超过日本也就在眼前,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我为什么这个事情多说两句呢?因为这个还有一个背景,我们中国因为这样一个因素,使得我们对这么大的市场,我们的内循环提供了一个很大的信心的支撑和实践的支撑。你回顾一下二十年前关于氢能和锂电之争,中国生生的用钱和市场砸出了一个新的行业,就是新能源汽车行业。这个放在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实现。所以这是我们非常提气的,我认为过去20年什么东西最提气?我想新能源汽车这五年的崛起是最提气的。

  氢能、锂电我们多领域也具备一个全球的先发优势,将重塑全球的竞争力。锂电不用说了,前面已经说了,新能源汽车这么牛就跟锂电我们独占鳌头有关系。氢能我们现在也仅次于日本,我们整个规模也是非常大的,这对实现中国整个碳中和、碳达峰也是非常大的一个机遇。

  新材料,我们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产业基础。但是客观讲,新材料我们是有很大空间的,我们还是比较差的。我们整个新材料市场规模2022年达到了7.5万亿人民币,仍然保持了10%的增长。但是我们在整个的精细化工,真正的高新材料里面,我们还有很大差别。我们在整个精细化工领域里边,我们自给率不到50%,我们的整个新兴的材料,节能环保、轻量化方面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光伏、风电我们在全世界是独占鳌头的。我们的国电投一个大央企应该是在全球、在这个领域里面具有领先地位。光伏,因为中国目前为止,石化类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占的比重达到80%,这个比重还是非常高的。我们希望光伏和风电的占比能在2050年达到60%以上,这个目前为止中国随着高技术的突破,光伏产业我们提了很多年了,但是最近为什么这个比重提得很高?就是因为我们技术的突破。风电我们有很好的基础,也是随着技术全面的提高能够充分利用,对中国来讲太重要了。因为我们的石油资源是不够的。再加上我们碳中和的背景,我们对国际的承诺要实现30碳达峰、60碳中和,你想想就在眼前。

  科技自立自强,一定要举国体制解决卡脖子的问题,这个我就不展开说了,因为大家都意识到了。国家从上到下举全国之力解决卡脖子的问题,我想是一定有可能会实现的。今天中国这么强大的国力情况下,我们一定会突破我们被卡脖子的难题。什么叫卡脖子?必须解决这个问题。反正我是充满信心。

  投资的新方向,创新资本集中流向硬科技领域,也是非常非常明显的。整个投资的分布,基本上你会问很多投资机构,大家就说投资机构投的方向很像。你想想可能就是这个方向国家支持的,政治正确的,资源集中的,市场巨大的,就这些因素。新能源汽车、储能和锂电等行业成为吸金王,过去几年这个会延续很多年。因为新能源,能源是人类的命脉,能源,能源,能量的源泉,这是人类生存的命脉,发展的命脉,实际上,人们进入一个新的时代,煤方面,石化能源的枯竭和污染,另一方面人类生活的需要,都需要这方面用更好的途径。

  半导体,刚才前面我已经讲了,半导体我们是在全球根本没有任何竞争力的,这个差距是很大的。所以我觉得举全国之力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半导体的问题、芯片的问题。光伏产业,前面我已经讲了,这方面我们是有一些优势的,目前为止,我们中国光伏的新的装机量以及累计装机总量均居全球的首位。这个原因是因为过去几年成本下降,技术水平的提高,那么我们目前为止中国大部分投资基本上都发生在中国。

  资本与产业深度融合,目前为止,我们A股突破了5千家,尤其是最近两三年新增了一千多家,绝大部分分布在高新技术领域的企业,信息技术、材料、医疗等领域。并且2022年A股成为全球的募资王,2022年A股的募资额占全球的比重达到51%,这个数据是很不可思议的。就是A股的深度对于整个投资行业提供了一个很大的信心支撑。大家知道2022年二级市场表现很差,A股。但是一级市场IPO募资占全球的一半以上,这个是很说明问题的,并且有一个很重要的数据就是A股单只股票融资金额是美股的两倍。之前一直是反过来的,一直是美国是中国的两倍。

  总而言之,我觉得2023年我是对中国的经济和投资都充满信心。我觉得我从来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叫看多得多,看空得空。就是你是正能量,你必然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尤其是2022年二十大召开,经济工作会议开完,2023年整个中国新的政府班子运行的第一年,我想一定会迎来一个好的局面。我觉得未来五年,如果今年是序幕的话,今年是未来五年最差的一年,一定会越来越好。希望各位抓住机会,五年之后希望你是那个总结成功经验的人,而不是一拍大腿懊恼、吸取教训的人,好吧?我就讲这么多。

  记者:一个是疫情期间,很多创投公司减少了对外投资,甚至还对外进行了对外出售投资项目来回笼资金的情况。您觉得现在疫情放开以后,创投公司在对外投资上会出现哪些变化,大家布局的重点领域是哪些?

  盛希泰:我觉得疫情是一方面吧,其实出售一些股份,回收现金DPI,我想应该是属于一个投资机构正常的打法之一,不是因为疫情就这样做。那么至于你说的第二个问题,就是疫情前后大家打法的改变,我认为分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真正的有节奏的机构,它不会因为什么原因就会节奏打乱,会保持一个持续的节奏和输出频率。同时,不得不说,疫情对投资机构的心态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2022年,我觉得过去三年的疫情,投资行业经历了一个从极度发烧到极度冷却的循环。2019年大家的热情很高,2020年疫情把你打晕了,因为抗疫的成功,2021年这个投资行业极度膨胀。你翻翻去年很多的报道说某个投资机构、某个行业根本没有DD,直接投资,抢额度,抬高估值,今年结果一地鸡毛。估值倒挂是必然的,今年和去年比极度冷却,就是信心受到很大打击,包括募资领域。所以我想随着疫情的结束,信心的恢复,我想各个方面都会很好地展开,我想2023年应该是各个方面会更加有序展开积极向上的一年。

  记者:好,第二个问题是关于专精特新公司的,在这一块看您最近关注的也比较高,目前北交所上市的公司达到了将近150家,在这个里面百亿市值以上的只有三家,您觉得未来北交所是否会出现大批的这种上市潮?然后在这些公司之中有没有可能出现千亿级别的公司?

  盛希泰:我觉得从新三板到北交所有进步,但是跨度不够大。北交所目前为止要跟深圳和上海并列,还有路要走。这个路要想缩短这个路径,就是要改革力度基本加大。当然北交所标榜自己就是专精特新没错,我也鼓励很多企业上北交所,但是北交所目前为止现实问题就是交易量严重不足,市值上不去。那这个情况如何改变?一个市场最核心的是两条,第一条:交易量,第二条:募资能力。怎么办呢?提高流动性,必须降低开户门槛,今天北交所还搞了一个50万的开户门槛。50万什么概念?如果一个人没有几百万的身价,他会花50万去开户吗?中国人多少人有几百万身价呢?它制约了很多很多人,我觉得这个开户门槛降到10万块钱是很现实的选择,否则我觉得会有很长的路要走。